馬英九:人權看兩岸距離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5月3日訊】在臺灣,總統馬英九接受媒體訪問時,針對中共政權近來持續抓捕和鎮壓異議人士,馬英九說,這些事件,必將影響臺灣民眾對中共的觀感,兩岸之間的距離,衡量的標準之一就是“人權”。但馬英九也不認為,臺灣應該因此切斷和大陸的交流,否則就失去了影響大陸的機會。

馬英九接受德國《明鏡》周刊訪問時,對於大陸政治改革等議題發表了看法。他說,大陸的領導人最近一、二年也在談政治改革,我們認為大陸在經濟生活方面,這三十年來有很大的改進,但是在自由、民主、法治與人權上,還有許多可以再改進的空間。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該體會到自己在全世界的地位,並且推動改革。

記者追問,現在中國大陸有異議人士及律師遭到逮捕及其它鎮壓事件,您還能夠友善對待這樣的政府嗎?馬英九說,除了每年六四事件紀念日,他都會發表談話外。去年十月初,諾貝爾委員會頒獎給劉曉波,自己也正式發表聲明,呼籲大陸當局恢復他的自由。馬英九強調,全球有九位國家領導人發表聲明,自己是其中之一。

馬英九認為,大陸方面對阿拉伯世界所發生的抗議、示威當然非常在意,他們也采取一些強勢手段,不過到目前為止,在大陸的發展與在北非、中東的情況,還是相當不一樣的。

記者再問,與這樣殘暴的政權發展關系,一定會加深臺灣人民對中國大陸的恐懼吧?馬英九回答,當我們面對中國大陸時,我們看到的一些現象,當然會影響到臺灣人民對大陸的觀感,這就是我方一向主張,兩岸之間的距離,衡量的標準之一就是“人權”。

馬英九強調,這些事情發生時,臺灣陸委會和他自己也都發表聲明,表達我們的關心。我們所強調的一個重點是希望他們善待異議人士,因為這些都是臺灣的核心價值。


但對於要不要繼續目前以交流為主的大陸政策,馬英九強調,臺灣與中國大陸的交流要持續下去,才會對大陸有影響力,否則,就沒有辦法讓他們感受到臺灣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這些領域所代表的意義。馬英九說,如果大陸政府在人權方面有一些比較強勢作為時,我們就切斷交流,反而是不智的。



馬英九舉大陸來臺灣的交換學生為例,他說自己觀察到,他們最喜歡臺灣的地方就是臺灣的自由,在使用網絡時不用擔心哪個網站進不去,要發表意見也沒有人會來阻止。大陸遲早會走向一個比現在更自由、民主的道路。這種發展雖然不能期待會在短期內發生,但一個逐步轉化的過程應該是可以預期的。

此外,馬英九周一上午出席了一場“國際生技產業政策高峰論壇”開幕典禮。他說,生物科技已取代資訊與通信科技產業,成為這個世紀的顯學。但生技業也必須與其它科技結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臺灣擅長的資訊科技。

馬英九說,政府在兩年前將“生物科技”列為六大新興產業之一,就是著眼於臺灣所擁有厚實的資訊、通信科技基礎,有助於生技產業發展。希望各界能充分運用臺灣豐沛的資訊與通信科技人力資源,繼續努力推動該領域的創新研發,創造更大商機。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