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4月17日訊】第四波民主化浪潮從中東開始席捲威權國家之後,全世界的目光越來越集中于中國的未來發展。茉莉花到底會不會在中國綻放,引起很多討論。在這些討論中,比較主流的意見是認爲,中國持續性的經濟增長是社會穩定的基本保障,只要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大規模的社會動蕩不容易發生。中共當局也有類似的看法,所以把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列爲基礎性的政策。但是,經濟增長真的就能帶來社會穩定嗎?我想這一次中東國家的茉莉花革命給我們提供了逆向思考的最佳例證。
我們知道,無論是埃及還是突尼西亞,甚至是獨裁統治下的利比亞,最近幾年的經濟增長在中東國家中都是名列前茅的;例如,埃及去年的國民經濟比前年同期增長5.3%,這是相當亮眼的成績。也正是因爲如此,這些國家爆發社會革命,才令很多西方觀察家大吃一驚。回顧導引出社會抗議的主要原因,我們可以歸納爲三點:失業,政府官員的腐敗和通貨膨脹。而這三點,其實都跟經濟增長息息相關。換句話說,經濟增長模式的僵化導致失業,大量的國家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留下了巨大的尋租空間,給腐敗製造了便利條件,而過快的經濟增長是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一言以蔽之,我們會發現,經濟增長在缺乏相應的改革配套措施,尤其是政治體制的調整的情况下,有的時候不僅不能帶來穩定,相反的,會給社會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爲什麽會這樣呢?我想道理很簡單:涉及到社會穩定的時候,問題不在于經濟是否高速增長,而在于:第一,這樣的經濟增長的成果,它的分配是否公平?第二,這樣的經濟增長的成果,人民有沒有分享到?第三,在與經濟發展相關的各項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人民有沒有參與感?也就是說,如果經濟增長,是以犧牲公正作爲代價的話,這樣的經濟增長反倒會成爲社會動蕩的根源。這樣的經濟增長越快,社會的動蕩程度就越高。這一次中東茉莉花革命的參加者幷非低收入戶,而是那些中産階級和受過高等教育背景的年輕人,他們的不滿顯然不是來自于對于經濟發展本身的評估,而主要是爲了尋求一個公正的機會,可以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表達出自己的意見。
返觀中國,那些執迷于中國高速經濟增長的人們,有沒有想到過,無論是失業,腐敗還是通貨膨脹,這些引發出中東茉莉花革命的基本因素,其實在中國不僅一樣不缺,而且其實更爲嚴重。中國的經濟增長雖然快速,但是利潤的分配極度不公平,人民在政治上幾乎毫無參與的權利。也就是說,導致革命的社會矛盾確實存在,而且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無法確定這些矛盾的積累何時導致社會的不滿形成强大的群衆運動,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這個趨勢已經形成,各種社會的合力牽引著中國向著某個既定的方向發展。如果這一點成立的話,我們的結論就是:中國的經濟增長越快,中國的社會就會越不穩定。
──原載《自由亞洲電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