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教育經費欠賬超萬億 目標18年落空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3月8日訊】(新唐人記者唐美華綜合報導 )據大陸媒體報導,中國早在1993年就提出,在本世紀末,教育經費支出要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18年過去了,據中共今年兩會財政顯示,10年來這個比例還未到4%,10年累計“欠賬”已達16843億元。這一數字再次證實,在捉襟見肘的經費面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就是空喊。

根據教育部財務司、《中國統計年鑒2009》及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計算,從2000年到2009年10年間,以4%的比例為目標,則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10年累計“欠賬”已達16843億元。2002年到2003年間,經費投入甚至還出現了0.06%的倒退。截至200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12231.09億元,佔國民生產總值的3.59%。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導,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第48條中就曾明確提出,“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在本世紀末達到4%”。按此綱要,到2000年,4%已經成為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比的下限。

導致中西部教育質量下降的根源

據《中國教師報》報導,在邊遠地區,多年不引進中小學教師,或者留用多名50歲以上的農村老師和60歲以上的男老師“超期服役”、不讓退休的事情時有發生,直接導致教育質量的下降,從而進一步拉開中西部差距。

報導說,在偏遠山區,由於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等各方麵條件很差,嚴重影響了教育質量,農村師資狀況令人堪憂。

師資年齡老化

目前農村教師主要由三類人員構成:民師轉正人員、近幾年畢業的大中專學生和代課教師。其中除大中專畢業生和部分年輕代課教師之外,其他均是老齡教師。在中西部農村地區教師年齡老化問題更為突出。

廣西興安、南丹等六縣的教師平均年齡均超過40歲,最高達51歲,最低也有42歲。教師年齡老化問題不僅在廣西較為普遍,在其他中西部地區也是如此。而且很多教師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在農村教師隊伍長時期得不到更新的情況下,工作條件較差的學校也一直是靠這些“本地教師”支撐,而目前這些教師的年齡正逐步老化。

師資學歷低

教師學歷低的狀況與中西部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學歷整體不高的情況是直接相關的。由於農村教師隊伍存在結構性短缺問題,邊遠、貧困地區、山區學校,派不進足夠數量的公辦教師,只能聘請代課教師。如陝西乾縣,目前全縣仍有4000名代課老師;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鎮共7所小學,教師總數為85人,其中代課教師有31人,佔教師總數的36.5%。而且據當地中心學校校長介紹,偏遠農村教學代課教師的大量存在、學歷結構的參差不齊導致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

知識結構陳舊

教師知識結構陳舊,教師大多來源於本鄉、本村,他們多為民辦教師轉正或是代課教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師教育,基礎較差,而且常年在偏遠地區工作,信息閉塞,缺乏培訓機會,知識結構陳舊又難以更新。有調查表明:邊遠地區小學教師幾乎95%以上來源於本鄉,50%以上來源於本村。

陝西省勉縣張家河教學點鍾老師說:“他們那裡很多老師好幾年都沒去過縣城,有的老師一輩子沒見過高速公路和火車。觀念跟不上,教學方法也很難提高。教師缺乏培訓機會。中小學教師培訓經費動輒成百上千,縣財政無力支付,基本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由教師本人承擔。但目前農村教師的收入水平根本無法承受,教師更是望而卻步,也導致了知識結構無法得到及時更新。

財政性教育經費何時實現?

正如菲利普•庫姆斯所言:“發展中國家農村地區常常像半乾旱的教育荒漠一樣而沒有教育質量可言,不但教師通常都是水平最低的,而且貧窮兒童的比例也很高,這些兒童真正需要最好的老師,然而他們卻是最後才得到。”

財政性教育經費何時實現?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鍾秉林表示,關鍵是落實問題。

報導說,比起對軌道交通、高速鐵路等,動輒萬億的“慷慨”投資規模,10年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還未到4%。

根據世界銀行2001年的統計,在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日本、英國和美國等高收入國家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均值為4.8%,而哥倫比亞、古巴、約旦、秘魯等中低收入國家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均值為5.6%。

天涯社區說,大搞工程建設是中共官員的愛好,因為可以大撈特撈,辦教育和醫療則是中共官員的死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