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食品需求劇增 世界糧價上漲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2月6日訊】新聞週刊(255)去年大陸農副產品價格狂漲,讓老百姓已經叫苦連天了。而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又發出警告說,世界食品價格仍然會持續上漲。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對糧食需求量的增加,是造成全球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那麽中國大陸對糧食的需求爲甚麽突然增加呢?大陸經濟學家指出,13億人口的大國,原本應以發展農業爲主,但近年來,由於房地產開發侵佔了大量農地,到2006中國的失地農民就超過了一億人。從1996年到2007年11年當中,中國耕地的總面積減少了1.25億畝。

全球食品價格去年十二月達到了歷史最高。但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說,食品價格還會持續上漲。破記錄的高價成了各國領導人的重大課題,伴隨它的,是對通貨膨脹、保護主義和新興市場的擔憂。專家指出,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衆多的新興市場,如中國大陸對食品的需求量增加造成的。

全球風險透視機構主任蘭多夫說:“從根本上說,食品短缺是由於需求量增大。需求來自哪裏?基本上來自以中國爲首的新興市場,以及其他亞洲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

爲了應對需求量的增長,全球農產品除了需要增加產量外,就是減少浪費。

全球風險透視機構主任蘭多夫說:“爲了達到供需平衡,從新矯正平衡,我們需要增加產量,或至少是讓供給更有效。那意味著,如在發展中國家減少浪費。運輸中造成的浪費達佔食品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要對農作物的防病能力,和耐缺水性進行更多的研究。這些事都是我們可以投資去做的。但總的來説,都是爲了提高產量。”

另一個影響食品價格的原因就是極端惡劣的氣候,去年,巴基斯坦和中國水災,讓農田消失。俄羅斯大旱,造成糧食減產。去年8月,俄國已禁止糧食出口,因此造成糧價大漲。另外,市場投機,也是對漲價潮的推波助瀾。

蘭多夫:“氣候、溫室效應造成的供應問題,的確是糧價,如大米價格波動的原因。但除此之外,還有人爲的因素。作爲商品的一部分,過去的5到10年,(糧食)已成爲最重要的投資品。或與債券、股票和地產相關的替代投資品。例如,你買的金融產品,及衍生品,都與大米的價格、麥子的價格,和豬肉的價格有關。它可以影響到價格的波動,而漲價本身又反映了供需不平衡。”

另外世界已經注意到,食品短缺和價格上漲,已導致多個國家的動盪。2008的埃及暴動,就發生在食品價格上漲了兩倍之後。

那麽中國爲甚麽對糧食的需求量增大呢?大陸經濟學家何清漣在她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由於近年來,中國大陸的房地產開發,侵佔了大量的農地,她引用《中國青年報》2006年3月10日的文章的數據,浙江師範大學王景新教授的調查推算的結果是,全國失地農民達1.27億左右。何清漣在文章還指出,根據農業部的統計,從1996年到2007年11年當中,中國耕地的總面積已經減少了1.25億畝。

另外,近年來,中國的糧倉,大陸中原一帶連年乾旱,農民抗旱如同杯水車薪。而且旱情每況愈下,今年仍無好轉蹟象。據中央氣象臺統計,自去年10月以來,黃淮、華北地區降水異常偏少。山東、河南、 河北、北京、山西、安徽、湖北等9個省市出現不同程度的乾旱,截至1月28日,作物受旱面積7740萬畝。

新唐人電視臺記者楊曉玫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