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月18日訊】 1950年3月,中共中央政府下發了《關於剿滅土匪建立革命新秩序的指示》和《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開始了鎮反運動。同年10月,中共中央再次發出鎮反指示,即有名的“雙十指示”,警告各地糾正“寬大無邊”的“右傾”傾向。 “雙十指示”是一個轉折點,鎮反運動從此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一批批的“反革命分子”被送上了斷頭台。
由於1951年2月21日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對“反革命罪”的解釋變得更寬泛,處刑標準有更大的自由度,加之該年2月的中央專門會議曾形成“決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殺此數的一半,看情形再作決定”之規定,雖然毛等領導人曾指示“必須嚴格控制範圍”,但由於缺乏明確的量刑標準和法律審判程序,加之地方政府為了完成中央的殺人指標,造成鎮反運動不可避免地擴大化,出現大量冤假錯案、草菅人命的現象。甚至許多國民黨投誠官兵和中共地下黨員也被當作反革命分子處死。例如:
朱邁先,朱自清之子,早年追隨中共而投身抗日事業,抗戰期間因中共指派隨宣傳團集體參加了國民黨軍隊,內戰後期曾策動桂北國民黨軍政人員起義成功,卻在鎮反運動中被當成“歷史反革命”被槍決。
羅廣瀛,四川大學教授,國民黨軍第七編練司令官羅廣文及《紅岩》作者之一羅廣斌的堂兄,解放前夕冒著危險,成功策動羅廣文率殘部起義,但震反中卻被捕,其妻寫信說“一家八口全靠羅廣瀛養活,望政府給予寬大處理”,但還是被很快處決。
馬劍秋,時任忠縣自衛總隊的他在解放前夕通電忠縣全縣起義,並徒步數里出城迎接解放軍,但時隔不久就成為階下囚。獲知被判死刑後,他流著淚寫了一份“刑場上的演講”,大意是:他一直在尋找救國之道,對於國民黨他很失望,現在終於盼來了共產黨,終於有了希望,可是卻要被槍斃,再也看不到希望了。但是他對自己的起義之舉依然不後悔,在最後的時刻,他要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毛澤東主席萬歲,斯大林元帥萬歲!
此外,金庸的父親查樞卿也是在鎮反期間被作為“反功地主”處死的,1981年鄧小平會見金庸時曾提過該事。
據說,當時槍斃人根本不需要什麼正式手續,只要村長或者駐村的工作組長之類的人點個頭就行,想殺就殺,毫不猶豫。在忠縣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槍斃12 個人,同時拉了一些人來“陪殺場”,槍響之後卻倒下13人,人命關天的事,結果補上一張紙條就輕鬆解決了!而忠縣的一名中學教師張國錦,被定為“一貫道” 成員時,他堅決否認,但有人曾看見他在十字街貼反動壁報,又有人說看見他解手時拿著一張解放前的報紙在看,於是就這樣被定為“反革命”,之後縣長陳杰和秘書範梓里宣布:“現在只要有一個人(除張的直系親屬外)舉手同意巴把張國錦帶回去重審,就帶回去。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因無人敢舉手,張國錦就馬上與其他14人一起被押去槍決……
當然也有幸運兒:同屬忠縣的黃金鄉,則有位方姓年青人因被押赴刑場時遇山洪暴發而繞道而行,最終準時趕上開槍行刑,第二天上面通知“可以不少”從而撿回了小命;因某官員在一大疊報批槍斃的名單上蓋章時,不小心夾著翻過了兩頁,這樣就有兩條人命活了下來。
在雲南省普洱縣磨黑鎮公安局刑訊逼供下,曾無中生有地發現了一個“復興黨暴動案”,查出“復興黨人”1300多人,包括80多名中**員和中共地方武裝會員,當時的中共普洱縣委書記和普洱縣公安局副局長也被牽連。
“鎮反運動”後期復查時,當時的中共雲南省第一書記的宋任窮表示,“普洱地區的複興案我不相信,我們進云南後(指中共軍隊的四兵團),我們是勝利者,在全國解放的大好形勢下,在一個地區我們發展共產黨都沒有這麼快,反革命組織復興黨一下就發展到千人以上,其中一定有假,我不相信,你們去好好查查。”
此後,雲南省公安廳一個副廳長為首的調查人員經過幾次審查,發現這完全是刑訊逼供製造的假案。辦案人員除了有一個據說是複興黨“暴動標記”的證據以外,沒有其它任何證據,而這唯一的證據也是一個小學教師在辦案人員威逼利誘下自己畫出來的。結果,雲南省公安廳提出給這個案子“平反”。
令人不解的是,當初對這個案子提出質疑,並且規定進行調查的宋任窮卻改變想法了。他管理的中共雲南省委儘管承認這是一個假案,卻沒有同意平反,僅同意“公安部門內部保密處理”。直到1981年,30年後,有關部門才正式決定“’復興黨’純屬假案,應予徹底平反”。此時,此假案已經造成126人被處決, 37人被判死緩,669人被判刑坐牢,133人被管制,168人曾經被關押和審查。 1000多人就這樣平白無故地被迫害了30年!
至1951底,鎮反運動漸漸讓位於“三反五反運動”。由於人越殺越多,後期發出了剎車信號,到1953年11月基本告一段落,但零星的案例仍有延續。
關於整個運動的成果,毛後來有過一個說法,叫“殺了70萬,關了120萬,管了120萬”。該數據來自於公安部副部長徐子榮1954年1月的一份報告:鎮反運動以來,全國共捕了262萬餘名,其中共殺“反革命”分子71.2萬餘名,關了129萬餘名,先後管制了120萬餘名。捕後因罪惡不大,教育釋放了38 萬餘名。這個數字,比毛毛當初設想的高出了許多。有人認為,因1951年4月下旬毛“及時”剎車並委婉批評一些地方太過強調多殺,以至有些地方明顯地出現了瞞報的情況,故實際的被殺害人數很可能要大大超過71.2萬。
被錯誤鎮壓的國民黨將領
在“鎮反運動”中被鎮壓的國民黨將領,可分為四類:
1)解放戰爭末期起義投誠後解職返鄉者,被俘後釋放(一般都經過幾個月的解放軍軍官教育團學習)返鄉者。此類人數最多。
2)退役返鄉已有數年,或閒居,或從商,或從事其他職業(如教師、律師等)。此類人數也不少。
3)繼續作戰,打游擊而最終在“剿匪”戰鬥中被俘者,以及特務背景者。此部分人數並不算多。
4) 其他,如因畏懼逃亡外地者,隱姓埋名而被查出者。人數也不多。
在80年代,對前兩類別的情況基本上全部予以平反。以下所收錄的39例,均屬於80年代被正式平反者(其中起義投誠將領29名):
(接上期)
11、北伐抗日將領週址
週址,字之礎,廣東開平人,1890年生。 1940年起任第七戰區司令部參謀處長,第十二集團軍參謀長。 1945年任陸軍總司令部第十二兵站分監。在此期間,在對日軍的多次會戰中出力甚大。抗戰後於1947年7月授陸軍中將,同年秋退役。以後離開軍界在南京經商。 1949年一度出任廣東省政府顧問,不久回家鄉開平定居。 1953年3月8日在鎮反運動中被判處死刑。 1985年1月開平縣法院宣告其無罪,屬於錯殺,給予平反。
12、抗日將領宋士台
宋士台,字君博,1893年生,廣東花縣人。抗戰爆發後,任第四戰區第六十六軍一六0師師長,1939年6月授陸軍少將。曾參加南京保衛戰、南潯戰役和崑崙關戰役。 1942年任第七戰區惠陽守備區指揮官,1943年調任第七戰區少將高參。 1946年退役從商。 1953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1985年8月撤銷原判,予以平反。 2004年9月18日,一千多民眾在其家鄉參加了宋士台將軍銅像揭幕儀式。
13、抗日將領陳應龍
陳應龍,字美山,1897年出生,海南文昌縣人。抗戰爆發後參加凇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8 年5月升任第二軍副軍長兼第九師師長。以後又率部參加桂南會戰、鄂西棗宜會戰。 1948年攜眷還鄉,創辦文昌縣文西中學,受家鄉父老稱讚。 1951年在鎮反中被捕處死。八十年代平反,宣告係無罪錯殺,並立碑於他創辦的文西中學旁邊草坪,以志紀念。
14、北伐將領孫天放
孫天放,1903年生,安徽懷遠人,參與過東征和北伐;1927年參加過南昌起義,後脫黨加入復興社,抗戰期間任團長、旅長等職,參與過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站; 1944年任江蘇省政府防空處少將處長、江蘇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7年7月授陸軍少將,不久因病辭職返鄉定居。上海解放後向公安機關登記,但在1951年鎮反中被處決(另一說法是被作為戰犯長期關押,1974年12月26日在關押中病故),八十年代宣佈為錯殺,被無罪平反。
15、兩廣老將林伯民
林伯民,原名秉彝,1886年生,廣東梅縣人。 1931年出任廣西第五路軍總司令部參軍,授銜陸軍中將。 1941年任第四戰區榮譽軍人管理處中將處長。 1945年抗戰勝利後,退役回家鄉梅縣南口居住。告老還鄉後曾多次設法掩護過當時中共地下工作人員和游擊隊。 1949年7月,國民黨軍胡璉兵團南逃經梅縣時,他也曾設法保護南口鄉民的安全,得免敗兵之騷擾。 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1986年6月4日梅縣市法院宣布係屬錯殺,予以平反昭雪。
16、起義將領何際元
何際元,字印三,湖南寧鄉人,1908年出生。 1946年任交警第十三總隊總隊長。 1947年交警第十三總隊編入陸軍第一六九師,任副師長,開赴東北作戰,曾參加四平解圍戰鬥。後升任第四十九軍七十九師師長。 1949年5月經中共地下黨策動,在湖南寧鄉率部起義,改稱湘中挺進縱隊,自任司令員。後所部編入陳明仁第二十一兵團,改任兵團司令部高參。 1950年9月25日以歷史反革命罪行在長沙被槍決。 1983年宣布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17、起義將領唐伯寅
唐伯寅,字劍椿,號劍湘,湖南湘潭人,1897年出生。 1935年升任第十九師五十五旅旅長。抗戰爆發後率部參加凇滬會戰,所在的師被評為會戰中戰績最優的十個師之一。 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在廬山一線擊挫日軍。 1939年8月因功升任第十九師師長並於11月晉升陸軍少將,以後率第十九師先後參加了第一、二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屢立戰功,曾獲四等雲麾勳章。 1944年11月後先後調任江西南豐師管區司令、浙江臨黃師管區司令,1946年退役回湘。 1949年3月受中共地下組織策動,參加了中共華中局社會部領導下的江南地下第四軍,任副軍長。 4月又參加了程潛、唐生智等人在湖南發起的和平自救運動,並積極策反湘軍舊部。 8月隨程潛、陳明仁參加了長沙起義,任第二十一兵團高參。 1952年2月21日在鎮反運動中在湘潭被槍決。 1983年3月湘潭縣法院宣布予以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18、起義將領劉晴初
劉晴初,名垂霽,1894年8月生於湖南湘潭。 1926年隨賀耀祖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二師第一旅旅長, 1936年冬考入南京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1938年冬畢業後,被徵召為第九戰區長官部中將高參,曾參與第一次長沙會戰。 1940年因病回鄉休養,籌辦實業、學校。 1949年3月加入中共地下組織的外圍工作,以後策動當地遊雜武裝起義,並將保存之五萬分之一湖南軍用地圖交與解放軍第十二兵團。 1950年5 月在家鄉籌辦簡易手工業工廠。 1951年鎮反運動中以反革命罪在湘潭被處決,可槍聲響後不到半日,上頭就來了他去參加“湘西和平解放”會議的通知。 1983年7月湘潭地、縣法院宣布予以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19、起義將領潘峰名
潘峰名,別字目屏,1899年生,江西樂安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一三五旅團長、旅長。 1939年改任第一一三師師長,第五十一軍副軍長、代軍長,第五戰區前方指揮部副主任。參加徐州會戰、魯南會戰諸役。 1946年退役。 1948年出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高參,1949年參加起義。 1950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1981年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補發起義證書。
20、起義將領方滌瑕
方滌瑕,別號秀泉,1903年生,江西九江人。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畢業。任中央憲兵司令部西南區憲兵司令等職。 1949年在成都參加起義。 1951年鎮反時處決。八十年代平反。
21、起義將領王育成
王育成,字鳴琴,1912年生,甘肅伏羌人1944年任第十七集團軍第十一軍少將參謀長。 1947年任第十七集團軍少將參謀處長。 1949年9月23日在寧夏銀川起義。 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平反。
22、起義將領項麗源
項麗源,1912年生湖北監利人。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步科畢業,歷任軍職。 1946年任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少將參謀處長,1949年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參謀處少將處長等。同年底在成都隨部起義。 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23、起義將領楊健民
楊健民,1900年生,安徽宿縣人。第九十六軍少將參謀長。 1949年11月在四川金堂起義,以後返鄉居住。 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24、起義將領周伯英
周伯英,別字湘雄,1909年生,湖南東安人。 1929年7月畢業於中央軍校第六期步科。湖南省補充第十七旅旅長。 1948年春任國防部少將部員。 1949年參加湖南起義,後返鄉居住。 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25、起義將領林芝雲
林芝雲,又名蓋南,1901年生,湖南湘潭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六戰區游擊挺進縱隊副司令。 1947年7月授銜陸軍少將,1949年8月隨陳明仁部起義,後返鄉定居。 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1984年獲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26、起義將領糜藕池
糜藕池,別字濟民,1897年生,貴州畢節人。第九十四師中將副師長。 1949年任川黔公署獨立第一師師長,率部起義。 1951年7月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27、起義將領趙俊圖
趙俊圖,1911年生,湖南醴陵人。 1929年於中央軍校第七期第一總隊步科畢業。 1949年任湖南醴陵師管區少將副司令,8月率部起義。 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28、起義將領趙鴻厚
趙鴻厚,1904年生,河南懷慶人。黃埔軍校第三期軍官訓練班畢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十師師長,鄭州綏靖公署軍官總隊大隊長。 1949年任長沙綏靖公署軍官總隊副總隊長,後隨程潛等參加湖南起義。 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29、起義將領唐憲堯
唐憲堯,別號再興,1899年生,四川梁山人。第三十集團軍總部少將高參。 1949年12月在四川渠縣起義。 1951年冬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平反。
30、起義將領曹森
曹森,別號潤軒,1906年生,河南唐河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獨立第一旅團長、旅長,第一一六師參謀長、副師長,第—六九師師長。 1946年起任整編第二十六師一三九旅旅長,第二十六軍副軍長,滇西師管區司令。 1948年9月授銜陸軍少將。 1949年底在雲南參加起義,後返鄉居住。 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31、起義將領梁順德
梁順德,別號真心,1909年生,廣東梅縣人。 1927年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第一總隊炮科。抗戰爆發後,調炮九團任少校團附,年底任營長,1938年守潼關。 1946年任河西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少將參謀長。 1947年到重慶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八期學習。 1949年冬在川南起義,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50年10月在東北瀋陽高級炮校任深造班教員。 1951年鎮反中被部隊判處死刑。 1984年7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地面砲兵學校政治部決定撤銷原判,按起義投誠人員看待。
32、起義將領彭永年
彭永年,1899年生,廣東揭西人。 1946年到台灣,任台北遠洋運輸公司經理。 1949年2月返回湖南,任省保安司令部少將秘書長,同年5月隨吳奇偉起義。 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33、起義將領覃守一
覃守一,1910年生,湖北長陽人,土家族。 1949年5月任湖北綏靖總司令部長陽總隊少將司令兼代長陽縣縣長,11月11日率部起義。後返鄉定居。 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34、起義將領焦達梯
焦達梯,別字島松,1903年生,湖南瀏陽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 1932年任第八十九師獨立旅副旅長,參加一二八凇滬抗戰。 1949年5月與中共華中局社會部取得聯繫,策動舊屬起義,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中軍區江南地下第四軍十師師長,並收編土匪千餘人。 7月率部在瀏陽迎接解放軍入城,1952年冬在鎮反中被處決。 1981年平反,恢復起義人員名譽。
35、起義將領謝靈石
謝靈石,別號雲根,1902年生,四川簡陽人。抗戰勝利後任新疆迪化警備司令部少將高參。 1949年參加新疆和平起義,後返鄉定居。 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36、投誠將領鄧士富
鄧士富,1903年出生,廣東梅縣人。黃埔軍校第二期工兵科,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五十二軍二師六團團長,第五十二軍二十五師副師長等職。 1948年任新編第七軍暫六十師、六十一師師長。 1948年10月長春和平解放,率部向解放軍投誠。建國後自願回鄉定居,曾任銀場村村長。 1952年鎮反運動中以反革命罪被判處死刑。 1983年5月平反,恢復起義投誠人員名譽。
37、投誠將領列應佳
列應佳,別號介人,1903年生,廣東增城人。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廣東軍事政治學校軍官研究班畢業。參加北代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戰第三游擊挺進縱隊支隊司令,1948年5月17日投降並接受改編。 1952年鎮反時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
38、投誠將領關仲志
關仲志,別號宗志,1909年生,廣東番禺人。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軍官訓練班畢業。 1946年5月於陸軍大學正則班第二十期畢業。 1949年任廣東省保安第四師副師長、代理師長。同年10月24日在廣東台山那扶鎮向解放軍投誠。 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八十年代獲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