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輝:美國房價的降和中國房價的漲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月16日訊】根據美國住房和城建部最新發佈的報告,2010年11月,美國20個大城市的房價比上個月下降了1.32%,比8月下降了2.39%,比2009年11月下降了0.80%,比2008年 11月下降了8.08%,比2007年11月下降了24.70%。拉斯維加斯房價3年間的降幅為51.61%,洛杉磯、坦帕、邁阿密、鳳凰城、底特律的降幅也都超過了30%。

此外,美國2010年11月共售出新房29萬套,新房銷售價格中間值為21.3萬美元(含地價,下同)。美國每套住房的建築面積中間值是303平方米,地產面積中間值是1416平方米(美國住房多為獨立別墅)。而2009年,美國全國從業人員人均工資為43460美元,也就是說,美國普通工人可用不到5年的工資就買一套300多平方米的新房。

同美國房價持續下降相反,儘管當局一再干預樓市,但中國的房價依舊是在一片罵聲中「漲聲不斷」。根據不久前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1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2010年1~8月,全國住宅投資完成19876.18億元,銷售52704.47平方米,銷售額26418.2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3.9%、 6.7%、12.6%。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為5520元/平方米,上年同期為4800元左右,較上年同期上漲15%。考慮2010年後4個月需求不變,預計全年住宅房價漲幅為15%左右。

另根據官方數據,2008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9229元(注意:不包括農民在內)。也就是說,若要買上一套300平方米、單價為5520元/平方米的住房,普通的中國人至少需要50多年;如果只購買100平方米左右的同樣價格的房子,則需要近20年。對於那些生活在北京、上海這樣高房價的大城市的人們而言,以同樣的工資水平、購買同樣水準的房子則所需年限更高。

如果房價增高的同時,工資也以驚人速度的增長,那中國人也就不會有太多的抱怨。而事實是,中國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連續22年下降,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而在2005年比重就已經下降到了36.7%。通俗一點的解釋就是,相對於GDP的高增長,中國人的工資增長少的可憐。如果再考慮到房價、醫療、教育等因素,或許中國人的工資增長的幅度更小。

不久前網上流傳的《世界工資研究》的作者也指出:中國的最低年收入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全球排名159位,最低工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同樣為159位,甚至低於32個非洲國家。誠如社科院發佈的報告所言,按照目前的收入比水平,直接後果就是85%的需購買新住宅的城鎮居民家庭都無力購買。

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同美國普通工人5年就可買上一套像樣的住房相比,絕大多數中國人所要花費的時間和金錢遠遠超出了許多。如此真實的對比,到底誰該汗顏呢?

是甚麼原因導致美國房價的持續走低和中國房價的節節攀昇呢?關鍵原因是基於制度上的不同,中美兩國政府對待房市的態度上也完全不同。

對於樓市,美國政府沒有調控,沒有對土地的壟斷,而是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讓供求關係自動調節房價,即高度市場化。這也就是美國房價合理的原因所在。面對房市的低迷時,美國政府要做的是如何讓房價漲上去。比如在奧巴馬就職後的第29天,就宣佈了其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救助計劃,即耗資最高可達2750億美元的《屋主可負擔能力和穩定計劃》。

而中國的房地產則是人為製造壟斷,人為推高房價,特別中共各級政府對土地這一公共財產的壟斷更是房價降不下來的重要推手。由於中國經濟的畸形發展,導致城鄉發展不均衡,也因此導致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使城市急劇膨脹,亦使土地成為稀缺資源。壟斷土地的當局藉此抬高土地價格,從而將房價拉高。換言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需求是完全市場化的,供應卻是高度壟斷的,自然房價由不得老百姓的意。

找到了中國房價上漲的癥結所在,我們是否可以也向美國學習學習,政府不對土地壟斷,而是按照市場機制來調節房價呢?

或許一些人會反駁說,美國人少地多,中國和美國不同,中國不適於實行完全市場化,但是看看與中國近似的歐洲的人口密度和遠低於中國某些大城市的房價,就知道這樣的反駁也是站不住腳的。

既然不是不可以,那就是不能也,因為如果按照市場機制,中共各級政府就要放棄對土地的壟斷,這也就意味著放棄握在手心中的「肥肉」。你說,在這樣一個一黨執政的國家裏,中共願意放棄對土地的壟斷嗎?願意讓民於利嗎?如果不願意,那中國房價的繼續高漲也將是無可避免的,倒霉的只能是無能為力的平民百姓而已。

當「人民的政府」的喉舌咒罵著美國政府的「反動腐朽」時,當「五毛」們以惡毒的言辭詆毁著西方式民主時,中國人卻通過一系列數字的對比,驀然發現美國人可以如此輕鬆地購買到寬敞的住房,享受著遠比中國低廉的物價,擁有諸多的自由和讓我們欽羨不已的福利。或許這個時候,中國人才發現原來生活在這樣「虛偽」的民主社會中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原來自己才是真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