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2011年——民富與政府富裕的選擇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1月5日訊】民富,國強;民眾普遍富庶,才能提振內需,實現經濟結構轉型。

瘋狂的北京搶車潮給2010年劃上句號。這個突兀的句號具有極強的象徵意義,多年的快速發展與資源的強行集聚,讓這座城市的交通接近於癱瘓。既有的發展模式走到盡頭,人們卻不願意放棄以往的道路,在限車之前的幾天裡,北京車市一天的成交量相當於半年的成交量,原因很簡單,資源過度集聚沒有被打散,人口集聚效應就不可能改變,在限車令之前搶購到手的人,可以省去幾萬塊錢的成本,只要首都繼續擁有各方面的優勢資源,從車輛、道路到房產,所有的資源相比而言將越來越匱乏。

到一線城市尋找機會,在一線城市降低生活成本,這是所有經濟人的理性選擇,但個人的理性選擇形成了整體的非理性,因為整體框架、制度設計是非理性的。

上述案例正是大陸經濟的象徵:既有模式撞到南牆不得不回頭,資源配置體制沒有改革使大眾不願意回頭,而制度惡化加劇對行政權力與青天文化的路徑依賴。北京限車令只是資源無度集聚下行政權力再次擴張的一個小小案例。

表面上看,中國大陸花團錦簇,經濟多年在高位運行,從2004年到2007年GDP保持兩位數增長,但光鮮資料背後是發展品質惡化,直接表現就是資金使用效率越來越低,無效GDP、耗散的GDP越來越多,貧富差距大到天怒人怨的地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原有的投資與出口主導的經濟模式無法持續,中國大陸不得不改革。

內需拉動經濟起步不易,投資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暫時無法改變,民間實體投資熱情沒有從制度上點燃。

從2009年前三季度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GDP”≥100%的有一個省份,≥90%的有兩個省份,≥80%的有5個省份,≥70%的有10個省份。固定資產投資高到嚇人的程度,各地的投資興趣居高不下。2010年12月,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2011年中央的預算投資為3840億元,比2010年減少100億元左右,對“十二五”期間投資的態度是“審慎開工”。各個省市匯總的投資增速遠遠高於發改委的規劃,湖北省甚至提出12萬億的發展規劃,中西部地區與二三線城市將進入瘋狂的投資階段,由此導致地方隱性負債越來越嚴重。房地產的投資遠超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資本與貨幣市場的表現依然大起大落。證券市場總市值、上市公司大規模增加,但股指在緊縮的貨幣政策與融資壓力下很難有出色表現。中小板、創業板面臨十字路口,中國的誠實的民營企業從中獲益不多,反而成為權貴們的另一個淘金地,股市除了是賭場之外,權貴一夜暴富之地的特色越來越明顯,中國大陸的證券市場需要從打擊內幕交易開始,再次進行刮骨療毒。

民眾不富、民間資金無處可去,在與壟斷企業的碰撞中敗下陣來。民間市場萎縮,壟斷與資本時代必然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既得利益階層在包括個稅改革、房產稅改革、退休制度改革等各個方面遊說,使得中國的稅收、福利制度改革不能解決現有的分配失衡問題,反而成為通脹的同義語,每年獲得上千元保障的低收入階層,有可能支付更大的代價,每天提著菜籃子發愁,提振內需成為一句空話。

如果中國大陸改革依然無法在民富、民資使用方面取得突破,中國此輪改革會成為洋務運動悲劇的重演。框架的傾斜造成經濟發展模式的失衡,放棄GDP吧,沒有成本的財富增長註定會成為烏托邦。尊重個人權力、義務、尊嚴與責任的國家,才能在國際上受到尊重。

──轉自《博客》 有刪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