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專家:中國通膨還未見頂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11月17日訊】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這個月(11月)11號公布,今年10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了4.4%,遠超過市場預期,是過去25個月以來的最高漲幅。中國民眾正面臨食衣住行等全面上漲的通貨膨脹壓力。有經濟專家擔憂,這一波中國社會通膨問題,只怕還沒見頂。

根據統計局公布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大陸的食品價格上漲了10.1%,而非食品價格只上漲1.6%。此外,國家發改委2號公布今年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的監測情況,31種產品中有將近八成的價格上漲。從年初的大蒜、綠豆,到之後的生薑、大豆、棉花和食糖等價格驟然上升,日常民生用品價格全面上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位不願具名的經濟專家向記者明確表示,通貨膨脹還將一直延續到明年。

國務院經濟專家:「現在就是我們預測明年的通貨膨脹,不是預測,可以肯定通貨膨脹從今年下半年一直到明年,肯定是非常高的。中國的通貨膨脹已經是非常厲害了,如果你到市場看一看食品的價格,各個工業品價格,還有日常用品的價格,都在上漲,而且漲幅都在10%以上。」

這位經濟專家認為,民間消費能力不足,而壟斷型的國營企業卻不消費,是造成通膨的原因之一。

國務院經濟專家:「這個通貨膨脹(原因)一方面國家是印鈔票吧,這是一個方面,第二個就是國家就是垄斷型的企業特別有錢,但是他們不消費都存進國庫,而且越有錢他就越富嘛,越好掙錢。越沒有錢他越做越窮。他是越來越窮,富的是越來越富。」

他更進一步分析,這波通貨膨脹的因素,與去年政府啟動的一個四萬億元人民幣投資救市計劃有很大的關係。

國務院經濟專家:「內需不行了,外貿出口不行了,只有靠投資這一項了, 這個投資,你有錢才可以投資,沒有錢怎麼投資呢,國家沒有錢,沒有錢怎麼辦?印鈔機一動就有錢了,像投資的去年的4.5萬億,說是4萬億,其實是4.5萬億的投入市場,這就給以後的通貨膨脹帶來隱患了嘛,那今年又給顯現出來了。」

稍早之前,大陸央行11月3號承認超發了43萬億人民幣,引發了眾多媒體對人民幣超發與通膨關係之間的探討﹔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坦言:「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央行存在貨幣超發的問題,特別是2009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採用了『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吳曉靈說:「過去30年,我們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的謝田教授指出,目前不斷攀升的通貨膨脹是貨幣增發等因素所造成。

謝田:「實際上通貨膨脹的根本呢,就是貨幣發行過多,那我們都知道中共自己的數據,就是過去十幾年來,廣義的貨幣發行量年增長是18%,幾乎是官方GDP增長9%-10%的兩倍,那你這樣貨幣發行過多的話,一定會造成通貨膨脹。因為貨幣實際上是一個製造出來重新創造出來的財富的一個度量或交換的一種媒介,你發行多的話它就不值錢。」

天量的鈔票進入到市場,需要找尋出路。有觀察家認為,2010年第一季度,樓市的暴漲吸納了部分貨幣的流動性。但是之後國家對房地產等價格進行調控,導致大量流動性資金轉而瞄準了農產品、資源等實物產品,造成了這一次新一輪的食品價格大漲。

新唐人記者梁欣、曾耀賢、蕭宇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