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資炒作消費品 陸通膨壓力大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11月12日訊】(中央社記者林淑媛上海12日電)大陸物價飆升,學者說,主要是通貨寬鬆與生產活動未對稱發展,各地方政府賣地助長房地產飆漲,固定資本支出過於龐大,造成通膨壓力日益加重,連限購房產措施也未顯現效果。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飆破4%,達4.4%,食品價格更上漲10.1%。學者指出,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新興發展國家面臨通貨膨脹威脅,中國央行面臨升息壓力。

上海一位知名財經學者對中央社記者說,貨幣政策成為目前中國政府唯一可以採行的政策工具,這次通貨膨漲壓力,導因於自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政府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但通貨量大,生產並未真正增加,導致目前通膨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量資金與游資追求投資標的,除房地產、股票外,大陸學者對中央社記者說,政府於10月份在北京、上海等12地採取限購措施,希望為房市降溫,可是卻讓大量資金湧入消費品市場,蘋果、大蒜、綠豆都成為炒作目標,更助長通膨威力。

除房地產價格飆升外,最讓大陸百姓受不了的是消費品上揚,造成生活成本增加。根據大陸國家發改委10月份對北京、上海、重慶等36個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結果顯示,在監測的31種食品中,8成以上價格都出現上揚。

此外,一位駐上海金融機構負責人對中央社記者分析,大陸房價、物價上揚,有一部分是地方政府造成,因為地方政府必須不斷靠賣地投資,增加財政收入,但卻因此炒熱房市,即使推出限購房產措施也沒有用,「一天到晚要買房子的電話還是響不停」,資產的確有泡沫化危機。

一位上海財經學者告訴中央社記者,1984到2009年25年間一年期存款利率,扣除CPI是負0.6%,負利率讓老百姓生活很苦,現在通膨壓力又大,他認為中國應該要持續升值,解決通膨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