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笑:美中期選舉結果會對中共不利嗎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11月5日訊】美國中期選舉以符合人們預測的結果揭曉:共和黨在眾議院翻盤,在參議院接近半數。但超出人們意料的是在眾議院的大幅勝出(原估計能多拿39-55席,現拿了64席)。民主黨慘敗的原因不用多說地球人都明白,奧巴馬更應心知肚明:問題出在經濟,尤其是高失業率(9.6%)。

勝敗乃兵家常事。在潮水般湧來的問責和戰敗分析面前,奧巴馬拿出了一個民選總統應有的姿態:自責,並願意與共和黨協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套句熟話,權為民所賦,美國政治制度就是這麼設計的:中期選舉就是在兩次總統大選之間及時按民意進行調整政策和官員。所以輸掉中期選舉並不是甚麼難堪的事,尤其從歷史上看,自1900年至今在總統第一任期內同黨議會能贏得中期選舉的只有兩次。

其實這次中期選舉的最大贏家並不是共和黨,而是人民。正如下任眾議院議長共和黨領袖博納(John Boehner)選後喜極而泣所言:「We,people」。共和黨的復出只不過是民意的體現。如果兩年後,經濟沒有起色,失業依舊,人民照樣可以請共和黨走路。

因此從另一個意義上說,奧巴馬和民主黨這次之所以失敗是沒有真正把人民所需的經濟和就業放在最重要地位,而是把精力耗費在實現民主黨的百年夢想——「健保方案」上,幾乎重蹈了94年克林頓總統任內民主黨輸掉參眾兩院的覆轍。民意關天,此乃真諦。

對這次美國中期選舉,中國人最關心的是選舉結果對中國的影響。華爾街日報的分析認為「美中期選舉結果可能對中國不利」。華日引述一些分析 人士說,預計共和黨取得的這個勝利會使美國國會更難通過某些支出計劃,如果美國緊縮開支,則有可能對中國造成潛在影響,特別是在綠色能源行業,但衝擊有多大還不清楚。對中國的影響是否只局限於綠色能源行業?到底會有多大?

首先,美國中期選舉對中國的影響可能是間接和潛移默化的,比如加深或改變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但這種意識形態的影響是深刻和深遠的。

這次中期選舉中,「中國議題」成為箭靶,兩黨有近30位競選人通過辯論和競選廣告指責對方把工作機會轉移到中國,造成美國失業增加。比如內華達州共和黨參議員候選人莎倫‧安格爾說民主黨現任參議員亨利‧裡德支持企業稅優惠,導致許多工作職位流到中國和印度。裡德反駁說共和黨才是外國工人的好朋友。雙方的指責模式很具典型性。這意味著,儘管民主黨和共和黨傳統上有提倡貿易保護主義和提倡自由貿易之分,但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雙方誰也不敢忽視民意,形成了不能讓工作外流的共識。

從這點看,兩黨競選人通過辯論反而釐清了問題的實質,而且競選人和廣大選民都加深了對人民幣被低估、工作外流中國等認定。也就是說,本來局限於美官方和專家的認知,如認為中共政府人為壓低人民幣20%~40%,中共允許壓低本國人民工資,不公平的貿易條件使美國損失了350萬個工作機會等,在競選過程中家喻戶曉了。這種對中共操縱匯率、低價傾銷、爭奪就業機會的印象,不會在短時間消失。

其次,美國兩黨、參眾兩院和奧巴馬行政當局在人民幣匯率等經濟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在選舉前已趨於一致,即由說服不果逐漸轉向議案制裁和多邊施壓。雖然中期選舉後兩黨在參眾兩院的政治版圖變化對此影響不大,但選舉中炒熱的「中國議題」會加劇總的對中共施壓趨勢。

早在9月底中期選舉前眾議院已經以壓倒性多數(348票贊成79票反對)通過一項針對人民幣的法案,將對被低估的人民幣通過徵收特別關稅進行懲罰。這代表了兩黨的共識。

美聯社分析指出,由於主張對中共強硬的共和黨控制了眾議院,並在參議院增加了席位,很可能推動美國更快地就人民幣匯率政策採取懲罰性措施。參議院是否會很快討論和通過這項法案,估計要取決於胡錦濤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奧巴馬在首爾G20會議上的最後勸說。

再次,兩黨議員對譴責中共迫害人權的基本態度都是堅決的。這從眾議院多次高票/ 全票通過要求中共停止迫害法輪功的決議案可見一斑。但從歷史上兩黨所提議案數量看,共和黨主導國會要比民主黨主導國會時對中共更加強硬。

據對1979至2006年參眾兩院涉及中共政府提案的統計歸類,兩黨在經貿議題上基本保持同等的關注度,但共和黨在國家安全、人權以及台灣議題上的介入明顯超過民主黨。共和黨議員提出的關於國家安全、人權和台灣議題的提案數量分別是民主黨議員的約1.3倍、1.4倍以及2倍。

以此推論,共和黨主導的國會,尤其眾議院在國家安全、人權以及台灣議題上與中共政府可能會有更多的交鋒。

再其次,從此次國會人員變化看,共和黨主導國會可能對中共更不利。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是涉及中國事務較多的委員會,對眾議院形成有關中國的決議案舉足輕重。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古巴裔眾議員伊琳娜‧魯斯-萊蒂南(IIeana Ros-Lehtinen)是現任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首席成員,也是該委員會內共和黨人的領袖。伊琳娜曾多次提出譴責中共迫害法輪功和涉及中國人權、台灣、西藏、奧運會等議題的提案,同時她還是「台灣連線」的積極參與者。這次伊琳娜以71%高票連任,將順理成章地成為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主掌外交事務委員會議案的審議大權。在這種情況下,其主導的外交事務委員會審議通過更多關注中國人權議題的可能性增大,由此可能會促使國會對中共的人權迫害採取更強硬的姿態。

很有意思的是,佛羅里達州新任共和黨古巴裔參議員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曾在伊琳娜辦公室工作。盧比奧是共和黨內新星,年輕且口才好,具有問鼎白宮的潛資。伊琳娜與盧比奧兩人對共產政權的強硬態度將是新一屆參眾兩院的看點。

最後,在外交上,此次共和黨主導國會可能更有利於奧巴馬政府已經開始的對中共趨於強硬的轉變。外交本來就是總統的權力領域。奧巴馬在共和黨強勢國會下,在國內問題上可能施展不開,但作為美國執掌外交大權的人,其在外交和軍事領域制約中共的強硬政策反而容易獲得共和黨國會支持。

自從奧巴馬訪華期間遭到「被隔離」、在氣候峰會受到中共愚弄,以及在人民幣匯率上屢試不爽後,開始對中共逐漸強硬。美印聯盟的形成、美國正式加入東亞峰會、美國重新評價其在亞洲的軍力佈署、美日韓抑制中共軍事擴張、中美太空合作的告吹、以及美國務卿夏威夷演講(10 月28日)等都在驗證這種趨勢。

奧巴馬即將開始的亞洲四國訪問(印度、印尼、韓國和日本)便是後兩年執政重心移向外交的一個轉身,而且是以不按中共歡迎的方式開始的。

總之,奧巴馬制衡中共的政策並不受國會制約,但會在共和黨主導的新一屆國會獲得更多支持。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 轉自《大紀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