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中國或最早於2011年發生銀行擠兌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9月13日訊】富人移民已經不是新聞,但是,中國的富人大規模向海外轉移資产,實在是一件特大新聞,只不過這個新聞不為老百姓注目,所以,還沒有形成輿論的熱點。

當官方公佈熱錢出逃時,我們就應當引起警覺,因為這個出逃的其實不是熱錢,而是中國富人的人民幣資产換成美元,出逃境外。連續三個月,中國的人民幣換成美元淨流出資产共計340億美元,平均每月113億美元,超過2008年以來的月度高點。與此同時,為配合這一部分資产流出境外,央行在8月份投放基礎貨幣38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多投放213億。人民幣基礎貨幣投放的乘數效應為16倍,等於直接向市場注入5000多億的貨幣。也就是說,相當於8月份的新增貸款。8月份新增貸款為5452億人民幣。當所有的新增貸款都依賴加印的貨幣時,說明銀行系統已經無款可貸。中國城鄉居民的28.5萬億存款已經被揮霍一空,如果此時,中國城鄉居民開始擠兌,那麼,印鈔廠就是24小時不停的加班,也無法滿足銀行櫃檯取現的需要。這種擠兌活動,很有可能發生在2011年年底或2012年上半年。

富人之所以匆忙轉移資产,是因為已經看見了泡沫破滅的結局。當政府試圖力壓房價無功而返時,表明政府的政策在市場上已經得不到認同,市場在貨幣的推動下,按照自己的運行法則破冰前行。只要政府一天不放棄以貨幣來推動經濟增長,房價就不會停止上漲,直到泡沫破滅。大量的富人從今年開始,越來越感覺到在中國的人民幣資产不安全,政府的經濟管理能力和基本誠信受到他們的質疑。質疑的結果是,再不轉移資产,他們這麼多年處心積慮積累的資产也許就將灰飛煙滅。所以,連續三個月將資产轉移。因為8月份CPI同比漲幅再創新高後,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實際貶值確實已經達到了1.25%。自從CPI今年2月份達到2.7%的高點並超過一年期存款利率(2.25%)後,居民實際存款已連續7個月為負,負利率格局進一步形成。負利率,等同于政府利用金融機構的管理公權,對普通百姓的財富進行掠奪。

一個不正常的現象,這種掠奪不是一天兩天,而是33年。全球罕見。已經不可持續。如果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時,擁有100萬元,單純放到現在,只值當年15萬元。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教授說:利率應該調整,調整的多少不是問題的主要,主要是稍微的調整一點,給公眾給存款者一個期望,一個指望,也就是說,我們的存款利率是會隨著物價上漲的速度上升而上升的,也就是說,銀行存錢,把錢存在銀行是穩定的,而不要急於把這個錢拿出來,投資到股票市場,尤其不要投資到房地产市場。李稻葵實際上是在暗示,老百姓不要貸款買房。這個時候貸款買房是自尋絕路,道理很簡單,在一個貨幣失去誠信的時候,與這個貨幣相關的資产價值根本無從保證。賭博的心態可以存在於市場,存在于樓市投機炒家,但是,不能存在于老百姓的購買行為上。

在富人大舉轉移資产的時候,老百姓唯一抵禦貨幣貶值的方法就是,購買美元。我研究過辛巴威、巴西、日本這些國家的泡沫破滅時後,最後的解決辦法都是美元。中國外匯管理條例規定,中國公民每年可以兌換5萬美元的貨幣,也許這部分錢才不會貶值,在關鍵時刻用得著。

—— 轉自《看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