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汛期防洪能力引各方質疑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7月19日訊】受連日暴雨影響,中國長江水文局預報,長江上游正在形成一場大洪水,洪峰流量將逼近每秒7萬立方米,超過1998年大洪水時的上游洪峰流量,未來2-3天內, 三峽大壩將面臨建成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洪水。長江中下游多處水位告急,三峽水庫的防洪作用正面臨嚴峻考驗。

7月15日,中共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發出今夏第12道調度令,要求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從當日13時起至19時止,將三峽水庫下泄流量由25000立方米/秒,逐步加大至32000立方米/秒,但防洪庫容仍顯不足,需要下游分蓄洪等各種方式。專家指出,三峽工程建成運行,不能完全解決長江的防洪問題,不能使長江防洪一勞永逸。

長江流域已出現兩次集中強降雨階段,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市陸續受災。根據中共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資料,截至15日9時,洪災導致9750萬人受災,其中806人死亡和失蹤,倒塌房屋59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202億元。

根據長江水利、水文局的分析,7月15日至18日是長江流域第三次集中降雨階段,長江防汛形勢將更為嚴峻。此次強降雨期間,降雨帶將在長江上游自西向東移動。

長江中下游多處水位告急,三峽水庫的防洪作用正面臨嚴峻考驗

7月初,長江上游降雨,致使三峽入庫流量在今年首次突破2萬立方米/秒。7月9日,葛洲壩二江洩洪閘開閘洩洪,標誌着三峽-葛洲壩水利樞紐全面進入防汛狀態。而此時鄱陽湖等流域強降雨開始,長江中下游幹流河段先後止跌轉漲。

隨着長江上游降雨量的逐步聚集,7月10日8時,三峽入庫流量最高達到36000立方米/秒。三峽水庫先後開啟三個洩洪深孔洩洪,這也是三峽水庫今年入汛首次洩洪。7月11日,三峽水庫的出庫流量在31500立方米/秒左右。

正值江西、湖南、湖北遭遇暴雨襲擊,長江中下游幹流各站水位繼續上漲。短短三天內,城陵磯、漢口、湖口、大通等水文站的水位均上漲几十厘米。三峽水庫在此期間洩洪,被認為是以下游為壑的事件,排在三峽水庫各項功能之首的防洪功能,也被一些民間人士所質疑。

多位元專家指出,三峽不能包打天下

在1992年召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預審會時,中共科學院曾有專家與長江委就修建三峽水庫是否利大於弊展開爭論。最終,中共國家環保局提出的意見,沒有就利弊大小作結論,而是稱三峽工程有利有弊。

根據三峽工程運行相關參數,經過三峽樞紐的防洪調度,控制湖北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過56700立方米/秒。

針對三峽水庫在汛期洩洪的質疑,三峽集團公司三峽樞紐建設運行管理局副局長趙木森表示,三峽工程緊臨長江防洪形勢最為嚴峻的荊江河段,根據三峽水庫的運行標準,在正常運行期間,水庫汛期防洪水位為14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在此高差內的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四個荊江分洪區的蓄洪量。“如果我們現在就蓄滿了洪水,那長江上游再來洪水怎麼辦呢?”長江年徑流量約為1萬億立方米,降雨通常集中在七八月,如果只蓄不泄,待洪水再次來臨時,三峽水庫會失去其作用。

長江科學院副院長陳進表示,長江中下游的防洪是“蓄泄兼收”,首先要充份發揮河道下游的洩洪能力。超過河道下游洩洪能力這一部份洪水,才需要動用三峽水庫加以攔蓄。

不過,趙木森強調,考慮到長江中下游河道洩洪能力較弱,與洪水峰高量大等突出矛盾,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仍顯不足。解決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問題,還要靠包括三峽工程在內的堤防、分蓄洪區等長江綜合防洪體系,各種方式綜合運用。“三峽工程的防洪能力有限,不能包打天下,三峽工程建成運行,不能完全解決長江的防洪問題,不能使長江防洪一勞永逸。”

多位元專家指出,三峽工程是長江防洪的主體性工程,除此之外,還需要堤防等配套工程。湖北在經歷1998年洪災後,對長江堤防的整改和加固,高標準防洪體系尚未形成。其它沿江省市也大多面臨同樣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