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禁止異地監督 陸媒再遭嚴管

【新唐人2010年7月16日訊】幾年前,為了管控輿論,中共中宣部曾下達「禁止各地媒體進行“異地監督”」的指令。今年7月以來,中國多省宣傳部門要求「都市報」類媒體,停止與外地同行交換稿件﹔也不准自採自編非本地的新聞,須採用新華社稿件。究竟報社之間這種互換稿件的“異地監督”做法,為甚麼令中共當局如此敏感?

在中國,除《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等全國發行的大報外,一般各地的主流報業媒體都屬於「都市報」。這些報社因為財政經濟或者新聞管制等原因,基本上沒有在全國各地設立記者站,或者鋪設通訊員網路,報紙也不在全國發行。因此,各地都市報之間都互相簽有協議,互換稿件。一些突發性事件的報導和調查新聞事件,外地報紙刊發的頻率非常高。這一現象被稱為中國特有的"異地監督"現象。

《德國之聲》14號報導說:中國資深記者、前《冰點》主編李大同曾經寫道,如果沒有上海《東方早報》的“異地監督”,今天中國的孩子們大概還在喝著毒奶粉!

今年7月以來,尤其中國南方多個省份的所謂“都市報”,在國內新聞版上,開始集中採用新華社的通稿。有媒體人透露,多省宣傳部門曾發出禁令,要求當地報社不要繼續與外地報社交換新聞稿件,今後都市報只能做本地新聞。媒體報導還說,至少有3個省份的報社編輯證實了以上說法。

「依照正常思維,媒體的異地監督不該是一種正常現象。當地媒體佔據天時地利的優勢,對新聞事件背景的了解不是其他地方媒體可以比的,難道做出來的報導反而不如外地的媒體?但現實恰恰是,(中國的)媒體是黨的喉舌,當地媒體是當地政府和黨委的喉舌,在這種關係下,對自己負面報導的容忍程度可以想像。」

李大同向《德國之聲》表示,“在如今的網路新聞時代,禁止是不會有任何作用的。你不登,網路登。傳統媒體不做,新媒體馬上取代。記者那道關也是不可能收緊的。”他認為,都市報一般都有非常強烈的市場導向,相互間的競爭也很激烈,沒有人會放著新聞讓別人搶先。

有報導說,目前,部分省份的新聞界和有關部門正在通過體制內管道向中央陳情,而得知這一新禁令的新聞從業人員則是一致的憤怒。李大同分析說,如果這回真下達了禁令,那麼這一禁令不像是中宣部下達的,而更像是省一級的動作,"它無非是地方官員的自保行為。"

新唐人記者 文清 郭敬 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