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二度協商早收清單未談成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4月3日訊】新聞週刊(210)

經過一天半的閉門會議,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第二次協商,4月1日下午於台灣桃園落下帷幕。外界期待的ECFA早收清單並未公布,僅是部分項目達成了共識。有台灣學者指出,即使兩岸簽署ECFA,台灣也未必能走出“邊緣化”的陰影。

兩岸ECFA二次協商,外界關注的早收清單雙方達成了部分共識,其中包括不開放大陸農產品來臺、不衝擊台灣弱勢產業和中小企業、不開放大陸勞工輸臺。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賴幸媛:「第一點早收清單裡頭絕對不會擴大開放大陸的農產品來,大陸對早收清單的要求當中也絕對沒有農產品這個項目。」

「第二點就是我們的捍衛傳統產業、弱勢產業的這個承諾,在這一次協商也得到共識,也就是大陸的早收清單也不會,包括傳統產業、弱勢的傳統產業。」

第三個就是不會開放大陸勞工,這個也是共識,所以完全沒有問題。」

「那在這幾個共識之上,我們要積極的在下一次的協商當中,再把我們最重要的一些出口的,到大陸去的重要項目,能夠放到我們的早收清單,讓大陸的關稅能夠往下降,這樣我們今天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排除了受害者了。」

同時,在臺版早收清單中,台灣還進一步提出了希望擴大台灣農、漁、畜牧產品銷往大陸的降稅項目, 以及石化、紡織中上游、機械、汽車及其零配件金融業等,北京方面可望採納。中共國臺辦主任王毅也強調ECFA對台灣釋出五大利多,『讓利說引起台灣立委質疑』

立法委員賴清德:「抓雞難道不用一把米,今天這五大利多,是不是真的,對台灣真的那麼好,還是根本上只是,抓雞的那一把米而已,今天中共如果真的對臺釋放五大利多,那未來台灣要釋出甚麼樣的代價。」

如果如立委賴清德所說,五大利多不過是抓雞的一把米,那麽可能就不難理解雙方常掛在嘴邊的那項重要原則,即兩岸協商“先易後難”。也正是憂心台灣未來將可能付出的不確定代價,使得台灣朝野針對ECFA是否簽署產生很大的分歧。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由我們國會主導,做一個獨立的調查報告,讓我們國會在後續監督,審查ECFA的過程中,能更有根據,而且更有實質意涵的審查。」

臺聯黨主席黃昆輝:「簽ECFA以後犧牲最大的就是製造業,去造就部分的產業。製造業才是就業人口最多的產業,所以政府有沒有評估過,這樣一加一減,一來一往,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據悉,這次第二次協商,早收清單遲遲未公布的主要原因是中共希望在協議文本中列入兩岸貿易正常化、自由化,但這點雙方似乎並未達成共識。

中國商務部臺港澳司長唐煒:「現在還談不上自由化,現在我們只是一個早期收穫,可能是很少數的產品很少數的業別要開放,還遠遠達不到自由化的程度。也確實不知道,還沒還沒還沒談成、還沒達成。」

馬英九政府希望通過兩岸簽署經濟協議,幫助台灣在未來東亞經濟合作中取得較有利的地位,使台灣產品在主要貿易國有較好的市場占有率。臺經濟學者認爲,即使兩岸簽署ECFA,但台灣未必能夠走出邊緣化的陰影。

臺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台灣自己自我設限,把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的機制拿掉,因為中國的反對。所以可以很清楚看到,即使我們簽訂ECFA,中共還是會反對我們參與任何區域合作經濟合作的組織。」

ECFA第三次協商將於大陸舉行,再度就協議文本、早收、貨品貿易與服務貿易協議討論,渴望確定早期收穫的項目。

新唐人亞太電視臺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