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餃子案告破 日媒反響多重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3月30日訊】在中日毒餃子騷動兩年後,中共警方上週五宣佈“毒餃子案”已告偵破,犯罪嫌疑人呂月庭已被抓捕歸案。這一消息在27、28日通過外交和媒體的渠道傳到了日本,在日本媒體和輿論界引起多重反響,下面請看報導。

2008年初,日本有10人因食用中國出口的餃子而中毒,這一案件導致中日兩國間發生齟齬。28日,中共公安部召開了針對日本媒體記者會公布,河北省天洋食品廠臨時工呂月庭,因對天洋食品廠工資待遇及個別職工不滿,為報復洩憤在餃子中投毒。公安部聲明稱,在工廠的下水道找到呂月庭作案用的注射器,並收集到大量的證人證言。

日本《每日新聞》當天發表文章,對中共公安部的說明表示了幾點質疑。例如,中國普通使用的醫療注射器直徑在0.25毫米以上,而經檢查,毒餃子事件中使用的是0.2毫米以下特殊的極細注射器。嫌疑人如何取得這麼特殊的注射器?另外,在日本回收的天洋食品廠有毒製品中,除了中共公安部這次公布的殺蟲劑“甲胺磷”之外,有些還被混入其它殺蟲劑,中方否認多人作案,那麼這些殺蟲劑是如何混入的?誰混入的?

《朝日新聞》星期天發表評論,引述中國外交人士的話稱,嫌犯呂月庭08年事發當時也受到一個月的審查,為何兩年後才逮捕。

《讀賣新聞》也在29日發表文章《警士廳困惑 無法查證》,表示中共公安部稱,呂月庭在2007年7、8月獲得殺蟲劑“甲胺磷”,10月1日首次投毒,之後在10月下旬和12月下旬兩次投毒。然而,08年2月在日本褔島縣檢測出含有“甲胺磷”的天洋食品廠餃子,生產日期卻是2007年6月,時間上無法吻合。對此日本警士廳幹部表示非常困惑,他表示“中方只是單方面來公布結果,我們無法進行驗證。”另外一名警士廳幹部也對兩年後突然在下水道發現了注射器感到疑惑。日本警士廳決定儘快派調查人員去中國,進行現地搜索調查,並直接和嫌疑人呂月庭對話。日本國家公安委員長中井洽週六也表示,“有必要派遣調查人員詳細聽取中國的調查狀況。”

在毒餃子事件發生後不久的2008年2月,日中警方均稱殺蟲劑“在本國混入的可能性較低”,中方認為投毒可能發生在日本。而對於事件的突然轉機,除了提出種種質疑,日本媒體分析可能有背後的政治因素。

《讀賣新聞》在題為“嫌犯被捕仍有疑慮”的社論中,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分析,事件突然出現轉機的背後,顯示出中國政府希望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在上海世界博覽會期間訪華的強烈意願。

雖然新浪、搜狐、網易等中國國內媒體多以“日本感謝”,“高度評價”等角度報導了日本社會的反響,日本當地的中文媒體《日本新華僑報》3月28日更載文稱,《“毒餃事件”或成今後發展中日關係的經典範例》。不過,《朝日新聞》的社論說,“這麼簡單的解釋,叫中國國內外的消費者難以接受。食品安全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顯示中共公安部的解釋尚未能完全安撫日本消費者的信心。

另外,除了中共的官方說法,日本媒體同時關注中國網民對這一事件的反饋。《讀賣新聞》27日的一篇文章,引用了“天涯論壇”等國內人氣論壇上網民的帖子。許多網民對事隔兩年才逮捕犯人表示懷疑,《讀賣新聞》說,這顯示了在共產黨一黨獨裁下,民眾對當局的不信任和對情報封鎖的不滿。

令人意外的是,中共公安部對案件的說明,也引起了日本媒體對中國勞動者的關注。日本“勞動者網”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嫌疑人是對工資待遇不滿的‘臨時工’,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家食品工廠在僱用上存在深刻的違法問題。”文中說,自1995年5月1日《勞動法》等法律開始實施後,中國所有用人單位與職工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用人單位各類職工享有的權利是一樣的。根本就徹底取消了“臨時工”。而毒餃子事件中“臨時工”待遇是嫌疑人投毒的關鍵原因,可以說是企業違法的僱用導致了社會的崩壞。

兩年來,毒餃子事件重創了中國食品在日本的形象,嚴重影響了中國食品的對日出口,而中共的處理態度也招致日本社會反感。這次中共公安部的說明在日本社會引起的反響是多方面的,隨著日方的介入調查,事件將會有怎樣的發展,對中日關係帶來甚麼影響。我們將繼續為您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