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3月10日訊】
簡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孔子《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入則孝 (二)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解說
冬天要為父母溫席,夏天要為父母涼席;早晨要向父母問安,晚上要幫父母弄好床被。
外出要稟告父母,回家要面告父母;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日常秩序不要任意改變。
故事
黃香搧枕溫衾(注1)
黃香,東漢江夏人。九歲時母親去世,對母親的思念非常深切,鄉人都說他是個孝子。
黃香做事勤快,不怕吃苦,一心一意侍奉父親。夏天炎熱,他用扇子搧涼父親的枕頭、席子。冬天寒冷,他用身體先溫暖父親的被褥。黃香十二歲時,太守劉護聽聞他的孝行而召見他,送他「門下孝子」的匾額,表揚他的難能可貴。
黃香年少時就已熟讀經典,博學能文,他寫的文章聞名京城,大家稱讚他「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取材《二十四孝》)
注1:衾(qīn),大被子。
文選自:正見網
《弟子規》(視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