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2月19日訊】(自由亞洲電台駐香港特約記者心語報道)北京市有超過7千名市民聯名對《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內容和過程提供建議,並已提交給中國國務院。
中國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從1月29日起對《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徵詢社會意見。雖然制定此條例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過程,其中很多條款並沒有事先得到社會各界的參與,但是仍然有社會各界對此深表關注。北京市目前有超過7千名市民聯名對此提出建議,近日發送到國務院法制辦。7414 名公民代表聯繫人是朱福祥。
市民代表表示,本次針對《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共有7414名被拆遷戶簽名。這7千多居民作為被拆遷戶居民代表提出了6大建議,主要包括:迫切需要明確把農村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建設用地過程中的房屋拆遷納入條例規範;公共利益的邊界需要雙重限定,除了國務院的條例限定以外,還需要地方人大確定具體的公共利益;危舊房改造徵求意見程序要進一步明確,要公開徵集意見,並及時公佈每一條意見,防止暗箱操作和偽造民意;應當明確禁止政府委託拆遷,必須讓拆遷公司退出政府徵收行為;搬遷補助費沒有必要;建議盡快制定不動產徵收法。
本台日前曾報道北京朝陽區3日發生一起拆遷戶自焚事件,在新的拆遷條例面向社會諮詢期間,不斷有拆遷戶自焚、服毒自殺等引起外界關注。北京當局雖然打算修改城市拆遷條例,但強拆引發的悲劇仍不斷。例如廣州及北京市2月初分別發生自焚抗議事件,廣州農民陳共妹自建房占用農田遭遇強拆,在抵抗拆遷時淋油自焚,面部被嚴重燒傷。《蘋果日報》日前報道說,大陸民眾以命抗爭拒絕搬遷的主因,是因為當前的拆遷補償條例,完全站在清拆方立場,成為政府或發展商強取豪奪的依據。去年底震驚海內外的四川成都居民唐福珍以命抗爭,就是典型例子。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法制研究計劃研究員王友金表示,中國的立法是一個倒置的過程,一般是先在小圈子把草案做好,然後公佈到公眾做「徵求意見」後就會草草實施,缺少真正的社會辯論,因此往往落後於社會本身的需求發展,還會引發不同利益相關方的衝突。加上執法過程中,黨和官僚意志決定一切,所以很難達到社會公平,往往造成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