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東:亞當•斯密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分析

Facebook

【新唐人2010年1月13日訊】中國大陸十幾年以來一直在講什麼是社會主義、什麼是資本主義。那麼近代世界資本主義之興起,恐怕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具有影響的事情了。可以說我們今天仍然生活在這個資本主義制度大爆炸的黃金時段。

儘管近代資本主義在其興起的初期,有種種不人道、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其強大的自身調節的機制使這種制度不斷完善、不斷發展。各種各樣企圖阻止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的封建主義潮流、社會主義運動和共產主義運動,都在蓬勃向上、勢不可擋的資本主義制度面前,分崩瓦解、煙消雲散。

因為和資本主義制度比較起來,長遠地來講,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制度只不過是企圖阻止歷史進步的徒勞之舉,是違背人性和現實的烏托邦主義和反對資本主義自由平等原則、搞專制獨裁的藉口。

當然,資本主義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並不是由某某人一手製造出來的。但是,世界上卻真的有一位對近代資本主義制度有過劃時代的研究和分析、對我們今天的資本主義發展發生過巨大的影響,這個人就是生活在十八世紀的蘇格蘭人亞當?斯密。我們就來簡單地介紹一下亞當?斯密和他對中國經濟的分析。

亞當•斯密出生於1723年,死於1790年,一共活了67歲。他是近代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他1776年出版的著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政治經濟學著作。 1902年,中國改革先鋒嚴復先生就翻譯出版了《國富論》,影響很大。

在這部著作中,亞當•斯密認為追求個人的經濟利益是人性中最自然的一部分。一個人在自己的致富發財的同時,也在促進全社會的福利和進步。而經濟進步、國富民肥的唯一辦法,就是盡量減少國家政權對私人經濟活動的任何干涉。因為最好的經濟活動都是由潛在和強大的市場經濟機制來調節的,這種機制叫作“看不見的手”。

在《國富論》這本書中,亞當?斯密系統地分析了處於康熙、乾隆時候的中國經濟。他認為中國確實地大物博、土地資源豐富、礦產林木也非常的充足,有得天獨厚的發展經濟的條件。可是他又認為,中國人還沒有認識到經濟競爭與社會進步的關係,而長期處於一種安定團結、死水一潭、穩定壓倒一切的落後狀態。

他認為五百年前馬可•波羅對中國的描述,和康熙、乾隆時候的清朝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由此他認為,中國的財富也許已經達到了中國法律制度所允許的極限,再也不能往前發展了。

亞當•斯密尤其指出勞動價格越高,社會就越進步。在中國勞動價格實在太低,所以社會幾乎沒有什麼進步。他在分析了中國各個省份的不同土特產和市場需求之後說,中國國內的市場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可惜中國人沒有重視國內貿易的習慣,使得這個巨大的國內市場白白地浪費掉了,十分可惜。這也正是中國製造業總體來講不是十分發達的原因之一。

在現代中國外貿唱重頭戲、國內地區貿易明顯不足的今天,亞當?斯密兩百多年以前的這些話,恐怕還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

(本文分析不代表新唐人觀點。)

——轉自《新世紀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