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殿山考古染政治 西牆隧道挖掘不平靜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10月24日訊】(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特稿)耶路撒冷舊城內聖殿山矗立著奧瑪清真寺,阿拉伯人相信他們是聖殿山最早主人,但數十年來猶太人憑藉挖掘西牆隧道出土的第二聖殿遺跡,反稱他們才擁有聖殿山主權,爭端不斷。

舊約聖經「創世紀」第22章記載,信心之父亞伯拉罕(Abraham)在摩利亞地獻子以撒為燔祭,而摩利亞地即摩利亞山(Mt. Moriah)。

摩利亞為希伯來文意指上帝,又名聖殿山(TempleMo unt)。公元70年猶太希律王於此建的第二聖殿被羅馬大軍摧毀,僅留下一段西側的護土台,也就是西牆(Western Wall)。

西牆是猶太人民族情感與信仰的重要寄託,因羅馬大軍摧毀聖殿後,公元2世紀令猶太人離開耶路撒冷,至13世紀猶太人開始陸續返回西牆傾訴顛沛流離苦境、禱告國家再度復興,西牆又稱為哭牆(Wailing Wall)。

1948年至1967年因西牆控制權在約旦手中,猶太人又不得親近西牆,直至1967年中東六日戰爭後,以色列使東、西耶路撒冷合歸於一,猶太人又重新擁抱哭牆,這回在牆邊流下了喜極而泣的眼淚。

但以巴之間爭端,未因西牆回歸、聖城合一而止息,聖殿山主權誰屬,也是一道棘手的難題。因猶太人所稱第二聖殿原址,目前矗立著光芒耀眼的奧瑪清真寺(Mosque of Omar),又稱圓頂聖殿(Dome of the Rock)。

奧瑪清真寺建於公元7世紀,也被阿拉伯人視為回教聖地之一,並稱他們才是此地的最早主人,於是以色列自1967年開始挖掘西牆隧道(Western Wall Tunnels),還原真相。

西牆隧道是西牆北端的延伸段,埋在西牆地底,「西牆遺產協會」(Western Wall Heritage Foundation)導覽拉亞尼(Michael Layani)說,1967年中東六日戰爭結束後,以色列著手開始挖掘,一方瞭解西牆建築結構,探究猶太先祖的遺跡。

而西牆隧道考古、挖掘的工作已持續40餘年,目前仍在進行。隧道的地基約有16.6公尺,由被挖掘出的隧道長度顯示,西牆長度有500公尺,但目前呈現在地面廣場的西牆長度僅50公尺。

考古另發現,西牆隧道距離聖殿舊址的至聖所(Holy of Holies)最近,不少猶太教徒聚集於此,隔著一道牆對著至聖所的方向禱告、誦經,女性猶太教徒聚集於此,多為祈求生子與好姻緣。

其他出土的還有過去猶太人赴聖殿朝拜時必須先淨身的水池,猶太人先祖使用,並刻有希伯來文的器具、錢幣與文物等也陸續出土,但阿拉伯人仍不相信這些考據,衝突時有所聞。

艾格薩清真寺位於奧瑪清真寺旁,也是回教聖地之一。2007年當以色列政府宣布,興建由聖殿山通往舊城區,繞經鄰近艾格薩清真寺(Al Aqsa Mosque)的新通道,並計畫在聖殿山腳下展開新的考古工作,爆發警方與巴勒斯坦人激烈對峙。

10月初猶太教傳統節日住棚節(Sukkot)期間,又因巴勒斯坦人與警方嚴重衝突,以色列阿拉伯裔的國會議員再點名西牆隧道的挖掘大有問題。

像是巴雷德黨(Balad)籍國會議員薩哈卡(JamalZa halka)表示,以色列官方在地底下執行挖掘考古動機不單純,是否會造成聖殿山地基不穩有疑慮,尤其一旦發生地震,艾格薩清真寺恐怕遭波及。

回教神職人員沙拉(Sheikh Raed Salah)懷疑,以色列在西牆隧道的地底工作,很可能要另建由猶太聚會所,或是方便大軍開進,襲擊位於聖殿山上的清真寺。

10月初的衝突雖已漸漸平息,但遊人如織的西牆廣場,仍可見數十名武裝部隊駐守以防止再釀新事端,以巴缺乏互信,使宗教聖地未能帶給普世平安的福音,反需靠武力維持和平,氣氛詭譎。

考古染政治,聖殿山難有平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