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鄉收入相差四到六倍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6月17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報導)中國社科院專家披露,目前中國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達到4-6倍的高水平,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在中國已經走到了盡頭,應該轉型升級。

中國社會科學院星期一舉行「2009年中國城市發展高峰論壇」,並發表了中國的「城市藍皮書」。中國網報導說,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後凱在論壇的演講中表示,中國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他總結了傳統城市發展模式的問題,其中包括:城市以高消耗、高排放、大面積開發土地而形成的經濟增長遠遠高於鄉村和周邊地區,這種模式無法持續。

魏後凱透露,中國目前城鄉收入比為三點三一比一,如果考慮到其他可比因素,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大約在4到6倍之間。北京理工大學胡星斗教授表示,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80年代中期開始逐步增加,到90年代差距加速擴大,現在仍在擴大。

胡星斗:「城鄉收入的差距現在也在越來越大。每一年比每一年更大。中國長期以來是不均衡發展。中國的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城市與城市的差距肯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發達國家一般這些差距不會超過一倍,但是在中國往往是十幾倍。比如中國最發達的省、直轄市和最落後的省,它的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等等指標都是相差十幾倍,城鄉差距一般也是6倍左右。我們一般認為也在6倍左右。」

胡教授認為,這種差距的形成有地理和其他自然條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政策的原因。美國《當代中國問題研究》雜誌主編程曉農表示,從社會科學角度來看,中國城鄉差距主要是中國政府的政策不當所造成的。

程曉農:「我同意他對中國城市發展走到盡頭的這個判斷。確實,中國這種靠政府盲目投資、過度的追求城市表面建築的這種所謂現代化,這種發展模式已經確實走到頭了,這是一個大的社會問題,這是社會政策。」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大部分不發達國家城鄉收入差距約在2倍左右,通常而言,這種收入差距會通過人口向城市移動的方式縮減。程曉農表示,目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政策,不但導致城鄉收入差距加大,也導致城市居民的貧富差距擴大。

程曉農:「中國城市面臨的壓力是大部分人口不是來自郊區而是來自外地。像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種超級大城市,這樣的人口現在已經構成了城市人口的主要部分。這些人通常被當地的政府是視為是流動人口,但事實上他們最低的收入維持最低的生活。將來面臨的問題就是這樣大批的人口還會繼續增加。居住密度進一步增加、居民收入進一步下降、生活品質進一步下降。而目前城市政府對於這批居民的政策是空白,完全沒有考慮到這個群體未來是城市擴大當中的主要人口部分。這才是中國城市發展最大的一個障礙。」

中國社科院的魏後凱教授在研討會上表示,從2001年到2007年,中國地級以上城市的面積增加了70%,GDP增加了3倍多,但人口只增加了30%。他認為,中國城市發展應該轉型,從粗放發展模式轉為集約發展模式,城市應從產業鏈低端向高端轉型,從製造業為主轉型為開發和服務為主。程曉農則認為,類似的理論其實在中國已經講過多年,但實際情況表明,在中國實現這種轉型非常不容易。

程曉農;「它提出來的那些所謂的方向也好,措施也好有很多是空話。許多說法過去已經講了幾十年了。過去做不到,今後也未必就能做到。總的感覺是,這是一個學者從研究的角度提了一些詞彙上的創新,並不是考慮到政策可行性的一種設計。」

1949 年之後,中國政府採取價格控制的方式,把中國鄉村的財富轉移到城市,造成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巨大和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程曉農表示,中國政府其實仍在延續 類似的發展思路,其中心的考量還是城市優先,因此城市發展的轉型,以及城市和農村的平衡發展,恐怕還不是目前當局在制定政策時所考慮的重點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