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讓幸福加倍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4月30日訊】自從網路興起以後,您是不是和我一樣,常常從電子信箱裡,收到朋友寄來的一些感人的文章、笑話,或者健康常識之類的郵件呢?近幾年youtube, youmaker這類分享視頻的網站更是火紅。分享可以說是一種美德吧。

不過推敲起來,分享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分享屬於自己的有形物質,因為和別人分享以後,自己所擁有的物質會減少;另一類則是分享不屬於自己的比較上抽像一些的東西,即使分享,這些東西仍然是原來的面貌。感覺上,前一種是需要一些小小掙扎的,也似乎是需要教育學習的。比方說,要小朋友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和別的小朋友分享,似乎就不是一件想當然的事情,即使大家一起玩的快樂勝過一個人獨享的快樂,但對小朋友來說,分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天我們有幾篇關於分享的文章,從中我們將看到不同層次及種類的分享。首先是這篇美麗好心情。

一個燠熱的黃昏,我正為炒菜做飯忙得不可開交,我先生也跟著我團團轉。這是他的好意,看我在忙,他總想來幫個忙,或是問我有什麼需要他幫忙的。我很感激他的好意,但看到他在一旁轉來轉去,卻讓我更緊張了。

就在我火氣很大時,我的先生突然往窗外看看,然後好整以暇地說:「愛麗絲,快來看,快來看,好漂亮呀!」我一聽就不耐煩地說:「等一下啦!我現在沒空!」我說話的語調好像在責怪他沒有幫到忙,還在偷懶。但實際上我又不需要他的幫忙。

總而言之,他也不開心地安靜下來了。等五分鐘過後,我覺得自己的態度太不好了,便走過去問他要我看什麼?他這才說了:「五分鐘前滿天的彩霞,好漂亮。現在已經沒有了。」我隨著他的手指往窗外看,一片昏黃的夕照將天空染成淡黃色的,實在沒什麼稀奇。我也回頭再做自己的事,這個黃昏就這樣過了。

幾天後的一個清晨,我起床準備早餐,然後叫孩子起床、上學。通常我都是全家最早起的一個人,這天也不例外。我依照慣例拉開窗廉,打開窗戶,然後我看到滿天層次分明的彩雲,一層淡紫、一層粉紅,邊緣還鑲著淡淡的金光,迤灑到天邊才漸漸淡去。面對著天然的神奇畫面,我有一種感動,也很想叫我的先生來與我分享這樣的感動,但是時間還早,我不想打擾他的睡眠,便想等一下再說吧。結果我才轉個身,再一回頭,天空已完全改變了,剛才那幅美景已經換掉了,太陽睜著金亮的眼睛照到我的窗戶上。這時就算去把我先生叫醒,也來不及欣賞那樣神奇的美麗了。

我有點悵然的離開了那扇窗子,就在那一剎那間,我突然想到幾天前我的先生也是要我看窗外滿天的晚霞,卻因為我的不耐煩,使我錯過了人間的美景,想必當時他的心情也和我一樣悵然若失吧!

原來當我們在看到或經驗到任何美好的東西時,我們都會有心與人分享,特別是我們深愛著的人,但是這時總是有一些因緣際會使我們錯失了分享的機會。或許是因為當時某一方心情不好,或許是因為對方剛好不在身邊,或是任何的理由使我們害怕分享無法分享、不懂得分享或拒絕分享、不願意分享,雙方的關係自然漸行漸遠了。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能當時立即分享內心的感動,時過境遷,有時就算想說出來也不知從何說起了。

其實分享只是一種心靈的溝通而已,有時並不需要有實質的東西才能與人分享。即使只是一起分享花開日落的美麗,都是種很輕鬆容易的溝通方式。而在分享的過程中,我們也增進了對彼此的瞭解與關懷。

因此現在無論我手邊有多忙,只要我先生要我看任何東西,無論是貓在打架或小鳥在吃水果,我都會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走過去看一下。因為我知道分享的機會稍縱即逝,如果我不懂得掌握,沒有人能幫我留住那天然的美麗與感動的。

您也曾有過和別人分享美景一起感動的經驗嗎?您可曾把那種心情和自己獨享的心情拿來比較呢?哪一種更幸福呢?接下來,我們還有兩篇關於分享的短文:

《分出一點燈火》作者:丁方。

從前,有一個人聽說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一堆聖火在燃燒。所以他就動身離家,前去尋找,希望能給自己的房子帶回一些聖火的光亮。他邊走邊想:「當我得到聖火的時候,我的生活將會變得幸福,所有我愛的人也將得到幸福。」

  

他走了很遠很遠,最後終於發現了夢寐以求的聖火。於是,他用聖火將自己的燈點亮。在返回途中,唯一讓他擔心的是:半道上,燈火會不會熄滅。當他興沖沖地往家趕時,一個快要凍僵的人攔住了他,請求他用聖火為自己生起一堆營火,來驅趕難耐的嚴寒。拿著聖火的人遲疑了片刻:這麼珍貴的聖火,值得用在這樣普通的地方嗎?儘管帶著這些懷疑,他仍然決定分出一些自己的燈火,讓寒夜裡這個快要凍僵的人也享受到溫暖。

隨後,他繼續著自己回家的行程。就在他快要到達時,一場可怕的雷雨突然襲來。很不幸,燈火被雷雨澆滅了。

  

他已無力再走到聖火燃燒的地方。萬般沮喪間,他忽然想起他曾幫助的那個人。是的,他還有足夠的力氣走到那個人所呆的地方。在那裡,他用自己曾分出去的聖火,重新點燃了自己的燈。

分享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最後再與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從上海到倫敦怎麼去才好玩?」這是上海一家電器公司的有獎征答題目。第一特獎是四十寸彩色電視機。參與這個活動的情況異常熱烈,書信有如雪片一般地飛來。競逐者來至全國各地,其中不乏教授、大學生、上班族還有家庭主婦等,答案是無所不包,創意是無奇不有。

決選的結果出乎意表:由一個小學生雀屏中選。他的答案很簡單:「跟好朋友一起去最好玩。」的確,誠如評審給於一致的評價:分享的快樂,遠勝過獨自的擁有。

瑞典有一個人名叫諾貝爾。他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有一次,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柏濟生病了,以後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

諾貝爾並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其在校所學,作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到了學期末了,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

諾貝爾長大之後,成為一個卓越的化學家,最後更發明火藥而成為鉅富。當他死後,並將他所有的財產全部捐出,設立了知名的諾貝爾獎。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獎勵在國際上對於物理、化學、生理、醫學、文學、經濟及致力於人類和平有所貢獻的人。

因為諾貝爾的開闊心胸與樂於分享的偉大情操,他不但創造了偉大的事業,也留下了後人對他的永遠懷念與追思。最後在歷史上,大家都認識考第二名的諾貝爾,但鮮少人知道,永遠考試第一名的柏濟啊!

您覺得諾貝爾是希望博得別人的感激和懷念才會從小就一直這麼樂於分享嗎?我想,應該是他已經深刻的體會到,有能力分享的人是幸福的,而且在分享的過程中,自己的幸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變得更多更久,這種幸福,是只會為自己著想的自私自利的人永遠也體會不到的。

──轉自《希望之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