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一個字概括2008年的中國大陸:亂!

Facebook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2008年的中國局勢,可借用黑澤明一部著名電影之名:亂。

經濟指標齊齊跳水

這"亂",不僅體現在社會反抗多發,反抗類型中"洩憤"型漸成一種類型(與有利益訴求的社會反抗相比,洩憤型更缺乏可防範 性);還體現在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繼9月份財政收入開始跳水以來,各項經濟指標直線下滑,最明顯的是衡量製造業生產能力的用電量的下滑:全國月用電量增幅 就從3月份最高的14.4%下降到8月的5.38%,10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3%,各地企業均出現較大面積虧損。

長期以來做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進出口貿易形勢更是不容樂觀:11月,中國加工貿易出口額同比下滑了 11.8%;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只有38.8%,創下該指數設立以來的新低。另外,新出口訂單指數降幅巨大,比10月下降12.4個百分 點。後兩個指數在經濟指標中具有先導性,它表明中國未來出口增長不容樂觀。

剛剛開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了重複前幾年一直在實施的經濟政策,竟無新招問世,這充分說明,中央政府對眼前這亂局毫無精神準備。儘管媒體稱中央"提前打經濟增長保8戰",但這保8戰其實根本不是提前,而是滯後。

內需還有多少可拉動?

如果說這次經濟工作會議還有個主題,那就是如何保住中國人收入水平不至下降太快,以保證2009年有成效地拉動內需。

但拉動內需正好是中國多年來未曾克服的難題,因為這是由中國收入分配結構所決定的。近年來中國財富增長極快,但財富分配卻 過於集中。波士頓諮詢公司發佈的"2006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的150萬個家庭(約佔全國家庭總數的0.4%)佔有中國財富總量的70%。這些家庭 的錢多投放於子女海外留學及奢侈性消費,於拉動內需並無多大貢獻。

中國的窮人到底有多少?據世界銀行2007年11月公佈的資料:生活在日均1美元貧困線以下的中國人實際上應為3億。這3億人口的購買力極其有限。

而中低層人士這些年來因對生活的未來預期不樂觀,多不敢花錢,中國的高儲蓄率舉世聞名,從1998年的5萬多億一直攀升到 2007年的18萬億。如何讓老百姓"多花錢、少儲蓄",一直是中國政府努力的方向。為了弄清中國老百姓為什麼愛儲蓄,國家統計局以及各省直轄市的城調隊 經常調查,但所有調查結果都驚人地雷同:儲蓄的第一位目的是子女的教育費用,接下來則是住房、醫療、養老。這正好反映了中國政府這些年來教育、醫療、住房 制度的改革,其實質是加緊從老百姓口袋裡掏錢,結果使公眾對未來生活的預期產生危機感,加大儲蓄量。

失業率的增長和社會動盪

中國的經濟出現下滑,預示著失業率的增長和社會動盪。

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偏高(約為70%左右), 美國、歐盟與日本這三大經濟體一直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與出口市場。而這三大經濟體的經濟衰退已成定勢,導致以產品出口為導向的中國中小企業的訂單難以為繼,結果必然導致失業率的上升。

如果把勞動力市場分為高級專業勞動力市場、熟練技術勞動力市場和初級勞動力市場三類。第一類目前已經有失業之虞,如外國在 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和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最近都在大幅裁員;第二類的數量隨著企業破產正在 增加;第三類即普工則一直呈現供過於求。而農村轉移到城市的勞動力恰恰大部分都屬於第三類。儘管有人認為農民工在中國就業人群中比例較大,在一定程度了決 定了中國在經濟危機中的承受力相對較強,但這些農民回家後對無地可耕、無業可就的困境最多就堅持一兩年時間。

總數約為3億的失業者將成為這個社會潛藏的不安因素。一旦生存危機無可緩解,社會矛盾必將尖銳化。

對中國來說,政府的高度腐敗、社會分配的嚴重不公、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犯罪率的居高不下等早就成為社會危機因素。一旦失去"經濟發展"這一最後手段,危機必將從經濟領域擴展至社會領域,漸次轉化為政治危機。

選自:BBC點評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