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林台灣之行的正面價值和意義,中共媒體已經說得夠多了,無須我來多言。而陳雲林台灣之行遭到的抗議和反對,中共媒體進行選擇性報導,只剪輯部分混亂、暴力、甚至血腥的抗議現場畫面,只允許批評抗議活動的聲音出現在媒體,而故意省略、刪除抗議民眾的具體訴求,也不報導正面評價抗議活動的聲音。經過這樣的新聞操作手法,其新聞固然不失真實,但只能稱之為「部分真實」,使生活在中國大陸的人,象盲人摸像一樣,對台灣民眾只留下野蠻、粗魯、無禮、不知好歹的片面印象。至於台灣民眾為什麼如此強烈的抗議和反對陳雲林訪台,他們究竟提出了什麼樣的主張和訴求,中共媒體則一概略去不表。
大陸民眾看見陳雲林在回應台灣民眾的抗議時,僅說「我看到了,也聽到了」,至於他本人耳聞和目睹的是什麼,陳氏語焉不詳。中共派往台灣的媒體記者,當然不會緊接著陳的話,適時編輯一組反映抗議者訴求和主張的畫面,以饗觀眾。對這樣刻意迴避真實的媒體報導,有頭腦的人,看完之後不免在腦子裡畫幾個問號,而一向習慣於被「正確輿論導向」的人,也許馬上就會升起滿腔怒火,恨不得把手伸過台灣海峽,回敬抗議者一頓老拳。
陳雲林在赴台前夕曾主動約請台灣駐京媒體,強調他2008年11月3日赴台「任務單純」,只是簽署兩岸三通協議,決不涉及任何政治議題。陳氏本想用這種「此地無銀」式的預先聲明,消除台灣民眾對他可能的敵意。儘管如此,他在台灣五天行程所遭到的抵制和抗議規模之大、程度之強烈,仍遠遠超出他本人所料,也超出了所有關注海峽兩岸問題的人的意料。大陸民眾最無法理解的是,台灣民眾對陳氏訪台期間種種善意的不領情。如陳氏爽快地與台灣方面簽署了涉及海、航、郵、食安方面的四項協議,直接惠及台灣;如陳氏在訪問中瞭解到台灣雲林縣綠橙豐收成災,銷售不暢時,甚至以救命恩人的姿態,立即指示隨行企業人士採購10,000噸,解民水火;如陳氏主動拜會台灣民眾崇敬的相關人物,以引起台灣人對他的好感;如他在各種場合的發言表態,無不放低身段,釋放善意。凡此種種,都無法平息抗議者的怒火,以至於被包圍在就餐酒店達七個小時不能脫身,就連他臨別時的答謝酒席,也有八桌客人因為抗議者的阻擋未能出席。
其實就是從中共的媒體報導中也可以看出,台灣民眾的抗議並未針對本次成功簽署的四項協議,也未針對陳氏的任何善行,甚至不是直接針對陳氏本人的。台灣民眾抗議的是中共的一黨執政和企圖以「一國兩制」手段收服台灣的兩岸政策,抗議的是中共用幾百枚導彈瞄準台灣的軍事威懾和制定一部《反分裂法》授權對台動武的霸道。點出這些,讀者也就明白中共媒體為什麼不能報導抗議者的具體訴求了。因為這正是中共長期以來對大陸民眾刻意迴避的,一旦通過報導讓大陸民眾明白了台灣民眾的真實想法,今後就很難再用虛假輿論引導民眾了,甚至在一旦決定武力攻台時,也很難動員民眾支持其行動。所以陳氏在台灣幾天時間耳聞和目睹的,他不能說,中共派往台灣的媒體當然也不能報導了。這種「正確輿論導向」的結果,既加深大陸民眾對台灣的誤解,也讓台灣民眾覺得大陸離自己越來越遠,為兩岸的最終統一製造障礙。
陳雲林此次台灣之行,雖然可以耳聞目睹,但口不能言。儘管如此,我相信他的切身感受一定是前所未有的。至少陳氏本人通過這次旅行,已經完全明白兩岸之間裂痕難以癒合的真實原因,是台灣民眾對一黨專制的恐懼和不信任。相信陳氏回到北京後,一定會把他在台灣現場得到的感受,相對完整的傳遞給中共高層,讓他們明白一味迴避一黨專制問題,迴避兩岸之間的在民主與專制上的對立,繼續用「一國兩制」和《反分裂法》作為對台政策,是完全行不通的。如果中共真正為兩岸同胞著想,就應該盡快拋棄一黨專制之私,順應民主潮流,化解兩岸之間的根本分歧,惟有如此,中共官員再去台灣,才能得到笑臉而不是憤怒的吼聲和揮舞的拳頭。
但陳氏臨別台灣時的一番講話,不免使人對中共的自我反思能力感到悲觀。陳說他歡迎台灣民眾到大陸訪問,並說如果兩會協商放在北京舉行,得到的將是和一片諧和與一路春光。與其說陳的這番臨別贈言是對台灣客人的熱情邀請,不如說是對台灣當局執政無能的調侃和諷刺,與其說是表現了中共對自己在大陸執政的自信,不如說是在宣洩他在台灣期間壓抑多日的不滿。我想,如果當時有台灣記者反問陳氏:「明年春天台灣客人來北京協商時,如果大陸民眾申請在北京遊行示威,譴責國民黨當年拋棄自己而敗退台灣,抗議國民黨現在不敢用民主制度向大陸當局施壓,你們會不會允許他們呢?」不知故意顯得自信、從容和大度的陳雲林該如何回答?
(2008-11-08)
原載《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