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記者普利蘇迪華盛頓11月4日報道)每隔4年,美國的政治性民意調查都對總統競選活動的狀況產生影響。候選人和消費者對民調結果有濃厚的興趣。為了謀求獲得更加準確的調查結果,民調機構趨向於對那些很有可能參加投票的選民進行調查,而不是對大批登記選民做調查。
美國是建立在多元化的基礎上。有些人是白人,另一些人則不是;一些人在城市生活,另一些人住在農村。
政治民調機構力求在他們的調查結果中反映這種多樣化。可是,調查結果的區別在於調查公司是如何把那些可能投票的選民與不大可能投票的選民區分開。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卡琳.鮑曼說,大多數美國人都堅稱他們會去投票。“接受調查的人給民調機構說的是一些政治上正確的話。他們說,‘顯然在選舉日當天我會參加投票的’,但後來你會看到,或許只有大約60%的選民真的出現在投票站。”
民調公司更為重視對特定群體的調查。例如,預料將會有創記錄高度的非洲裔美國人和年青選民出來投民主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奧巴馬的票。
可是,如果民調機構沒有收集這個群體的充足的反應,那麼,他們就會增加他們確實得到回答的那部分選民的份量。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卡琳.鮑曼認為,這種做法有可能是危險的。“有些民調機構可能認為年青選民的看法不可靠。”
一位普通女性說:“我知道我的一些朋友不會投票。另一些朋友將按照家長告訴他們的方式投票。”
政治民意調查于1930年代開始。當時的調查人員主要是通過挨家挨戶詢問的方式進行調查的。
可是,《文學文摘》週刊後來採用電話調查方式,並且預測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艾福.蘭登將以壓倒性優勢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富蘭克林.羅斯福。
然而,由於當時發生經濟大蕭條以及擁有電話的主要是富人,並且這些人都是一些典型的共和黨人,最後反而是羅斯福重新當選總統。《文學文摘》週刊隨後破產。
蓋洛普機構在電話開展民調方面走在前面。蓋洛普公司的主管編輯弗蘭克.紐波特說,蓋洛普公司仍然使用電話進行民意調查。“蓋洛普現在主要使用電話進行選前民調,調查那些我們認為可以代表全美國的地方。”
採用自動打電話調查的民調公司無法接觸到手機用戶。將近12%的美國人甚至不在家裏裝座機。布魯金斯學會的史蒂文.赫斯說:“另一個問題是,人們不接民調公司的電話。他們不願意接受民意調查。因此,民調公司不得不對更多的其他選民進行調查。”
一位選民說:“我從不回答打電話進行調查的人,不願接受電話調查。”
民意調查可以改變一場競選活動的方向。10月初,麥凱恩的內部民調顯示,他在中西部的密西根州處於落後局面。因此,這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就從密西根退出,而在對他來說更有希望的州開展競選活動。
蓋洛普公司的主管編輯紐波特說:“民意調查就像一個溫度計,它對競選活動的溫度進行測量,直到選舉日當天。民調也是競選團體決定他們行動方式的核心部分。”
佐格比國際是率先在網上進行民意調查的為數不多的幾家公司之一。他們還專門研究中東國家的選民,在中東地區,文化的差異可以構成問題。
佐格比國際公司的米歇爾.吉爾德說:“接受調查的人對一些問題持保留態度,他們對某些觸及到他們領導人的問題感到緊張,儘管按照我們的標準這些都是些一般性問題。”
米歇爾.吉爾德說,美國有大量關於總統選舉的民調顯示出美國人享有表達自己觀點的自由。可是,至於這些有利於奧巴馬的民調結果是否準確只能在大選之夜才能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