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風:《泰坦尼克號》的別樣美和預兆

Facebook

《泰坦尼克號》是一首詩。十年前,這部風靡全球、獲得十一項奧斯卡獎的巨製大片,以激情、夢幻、悲傷、勇氣和氣勢如虹的場面,以傑克和羅絲之間不同凡俗的生死之戀,以及災難中閃現出的可歌可泣的人性光輝,感動和溫暖了無數心靈,成為充溢著濃郁人文氣息的災難片經典。

流浪畫家傑克與美麗的羅絲,在豪華的泰坦尼克號邂逅相愛,但意想不到的悲劇發生了,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斷裂,傑克將羅絲推上一塊漂浮木板,自己則浸在冰海中凍死。除了蕩氣迴腸的主題曲「我心永恆」、傑克和羅絲站在船頭欄桿上迎風飛翔、以及他們一次次死裡逃生等的濃墨渲染,影片中還有一種鏡頭語言,刻劃著危急中的平靜、安詳和高貴,對比著混亂、恐慌及醜惡。

泰坦尼克號下沉之際,一個母親輕輕地給睡覺的孩子講天堂的故事;自責的設計師靜靜地留在船艙裡;老船長一個人走回即將被浪濤吞沒的工作室;小樂隊在混亂的甲板上面對爭相逃命的人們,平靜地演奏起輕鬆的音樂;生離死別時,已經離開的琴師們又再返回,演奏最後一支曲子「Nearer My God To Thee」──與主接近,這哀傷虔敬、悲憫明亮的感人旋律,在黑夜波濤中靜靜流淌,伴著泰坦尼克號沉到海底。

平靜是美。生活中充滿了愛恨情仇、大喜大悲,唯平靜能使人傾聽,聽到內心的呼喚,聽到天地之音。悲情中的平靜,因體現了信念和犧牲,為人性之昇華,往往比驚天動地的壯舉深刻,更易使人產生共鳴。平靜能找到靈魂的依託,從愛情主題片《泰坦尼克號》,可以體味別樣審美意義。

真正可悲的是,這場大海難並非藝術虛構,而是二十世紀人間的真實。有人說,「泰坦尼克」是個不祥的名字,「泰坦」是希臘神話中的巨人族,因為傲慢地挑戰主神宙斯,被後者打入黑暗的冥河之底。泰坦尼克號在接近冰山時,曾多次接到電報警訊,但置之不理仍加速航行,妄自尊大導致的毀滅,的確暗合了船名的隱喻。

更離奇的是這條巨輪的慘禍,卻早在上世紀末就被預言。1898年,美國作家摩根·羅伯森的小說《徒勞》,寫了一艘名為泰坦(Titan)號的豪華巨輪,首航時在北大西洋和冰山相撞沉沒。小說中的故事,竟是十四年後的現實,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的細節過程,與羅伯森的描寫如出一轍,兩船的名字幾乎相同,肇事地點,航線,乘客死亡原因完全一樣。

也許,幸與不幸,悲傷和快樂,都在時光中永劫輪迴,生命應該體悟的,是上蒼對此沉靜的凝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