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世界的諜對諜遊戲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婁英文公報《The Gazette》社論編輯卡普勒(Brian Kappler),於九月十三日發表文章評論蒙特婁作家霍夫曼(Tod Hoffman)的新書《內部間諜》(The Spy Within)。該書試圖跳脫實際間諜故事中、真相無法盡為人知的缺憾,盡可能地告訴讀者一切所能了解的超級間諜金無怠。卡普勒認為,我們可以預期《內部間諜》一書充份揭露了真實世界的高風險諜對諜遊戲。

金無怠背景資料

超級間諜金無怠(Larry Wu-Tai Chin)是誰?這位前美國中央情報局翻譯員、分析師與文件管理員,替中共從事間諜活動長達將近四十年的時間,他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具危害性的反美情報員,對韓戰、越南戰爭以及中美關係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金無怠的間諜生涯從一九四八年開始,當年他加入美國駐上海領事館,擔任口譯員的工作。一位朋友將他介紹給一位中共官員,他被這名官員吸收為間諜。一九五二年,美國國務院要求金無怠協助駐韓美國盟軍審問中國戰俘。他很快地將反共戰俘的名單出售給中共,因而延緩了美軍在戰爭中的進程。專家相信,金無怠的變節導致韓戰延遲一年多結束。

同樣在一九五二年,金無怠加入中央情報局的對外廣播情報處(Foreign Broadcast Information Service)擔任情報官。他將極機密的國家情報評估(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s),以及對中國和東南亞的分析資料出售給在倫敦、香港和多倫多與其接應的中共情報官員。因為他也翻譯中央情報局的間諜在中國竊取的所有檔,所以他協助中共填補漏洞。

金無怠於一九八一年退休,中央情報局在他退休後聘他為顧問。一九八五年,美國情報單位取得一名投誠美國的中共消息人士所提供的情資,金無怠因此被逮捕。金無怠坦承自己確有間諜行為,但聲稱那是為促進中美領導人和睦相處而做的。

一九八六年二月,陪審團裁定對金無怠的十七項指控罪名成立,包括間諜罪、共謀罪與逃稅罪。兩周後,在等待判刑期間的他,於獄中自殺身亡。美國政府在金無怠死亡後未再進一步調查他的間諜醜聞。

《內部間諜》書評

卡普勒指出,在小說中當間諜比在現實生活中當間諜簡單多了。在小說中,間諜的動機明確、風險高、目標集中、步調輕快。然而,在現實的間諜故事中,情節發展很慢、動機不明,而且沒有間諜想讓所有的真相被揭露出來。所以霍夫曼在《內部間諜》這本書中面臨了很大的挑戰。

曾於加拿大情報單位工作八年的霍夫曼,對間諜這一行有些了解。他曾經研究過審判的文字記錄,也認真地與每個願意交談的有識之士面談。從書後的註釋可以看出,他閱讀過相當數量的書籍。

這本書可能告訴我們一切所能了解的金無怠。然而,它也透露出這種文學作品的限制,正如霍夫曼在序言中所坦承的──在現實生活中,「間諜就像鬼魂」,謎底永遠無法完全解開。

霍夫曼曾與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員進行過良好的面談,這使他得以寫出審訊間諜的程式,使其更加栩栩如生。聯邦調查局的職責是查出間諜活動、送上法庭並贏得訴訟。然而,對於中央情報局而言,完成完整的損失評估遠比定罪急迫,而保護情報來源也更重要。

身為中央情報局翻譯員的金無怠,蒐集並核對中國媒體的公開消息來源。霍夫曼表示,即使這種看起來無害的工作,也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情報,他在書中描繪出金無怠如何因受信任而得以輕易地將文件照相,並透過多倫多和其他地方的祕密會議,將軟片傳遞出去。

這種真實間諜故事與生俱來的缺憾之一是,我們無法十分了解金無怠。在較好的間諜小說中,壞人們都有一些明顯的個性。而金無怠為人所知的,只是他性好女色與賭博。當他被審訊時,他強調他的目的是藉由改善中共對美國的了解,而同時協助中美雙方。真的是這樣嗎?

在整本書中,霍夫曼運用了一些小說家的技巧。他以鮮明的寫作手法和對間諜工作的了解,對一些未知的事情做了合理的假定。舉例來說,他在書中寫道:「反情報調查員認為他們是強健的血液和內臟,正被官僚與充滿整個系統的輕軟黃色脂質不必要地阻塞著。」

霍夫曼在書中重述中美關係的歷史,包括大篇幅的說明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或譯尼克森)時代的「乒乓外交」,因為這與金無怠的案子關係不大,所以顯得有點過度陳述。

儘管有這些缺點,我們可以預期《內部間諜》一書充份揭露了欺騙、誤導和混亂等陰暗面,這些陰暗面正是真實世界的高風險諜對諜遊戲。(陳邁克編譯)

--轉自新紀元周刊第90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