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二十五日專電)研究美國、台灣及中國大陸關係的美國及台灣學者本週在芝加哥大學舉行的研討會上一致表示,雖然台灣在國際間的活動長期受到限制,中華民國政府仍必須繼續推動加入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
由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中心」與駐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聯合舉辦的「台灣之新方向:機會與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昨天一整天的議程分成三個階段專題討論,主題包括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兩岸關係現況及兩岸的經濟發展。
應邀參加研討會的學者包括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陳一新、伊利諾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王德育、密蘇里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范希祺、戴維森學院政治學教授任雪麗、威廉瑪麗學院政治學教授鄭敦仁、科羅拉多「獨立研究所」研究部主任柯大為、禮奇蒙大學政治學教授王維正及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米爾斯海默。
針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上任後的兩岸及外交政策─推動改善兩岸關係並主張外交休兵及爭取台灣的國際空間;學者們指出,中國大陸並未展現具體的承諾與作為,而北京方面處理台灣議題是取決於當前大陸的領導階層未來是否能穩固其政權。
至於台灣民眾對政府的外交政策似乎並不熱衷的情況,有學者認為,主要是受到兩岸關係的發展及社會上對台灣前途意見紛歧的影響。
多位學者認同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來處理當下的兩岸關係。馬總統提出「活路外交」,也強調政府將有意義的參與國際組織,同時也要維護台灣的主權;在推動改善與大陸關係時,台灣希望兩岸能達成經濟關係正常化及簽訂兩岸和平協定。
就推促進兩岸間經貿交流方面,學者們指出,台商在中國大陸大幅投資及設廠,對中國經濟發展有貢獻,如果中國大陸在言論自由方面能改善,則更能對中國大陸之政經發展產生督促的作用。
學者們認為,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期間的鎖國政策造成台灣經濟力衰退,而馬總統上任後即以改善台灣經濟為要務,也期盼和諧的兩岸關係能讓雙方都獲益。學者們也觀察到,台灣的新政府在積極推動與中國經貿交往的同時,也考量到維持台灣的主權及安全。
中華民國駐美副代表張大同應邀在研討會後的餐會上以「美國及中華民國:一個嶄新的開始」為題演講。他指出,中華民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在陳前總統卸任時跌落到最低點,馬總統上任後積極恢復改善彼此間的互信,預期雙方關係將邁向新的紀元。
他表示,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及馬侃方面均曾表示認同台灣的未來應由台灣人民決定,也都贊成美國對台灣軍售。他說,台灣向美國購買武器是為了國防自衛,讓中國不致以為台灣很容易被併吞。
他強調,台灣很希望參與國際社會,馬總統上任後推動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大陸領導人曾多次表示願讓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但是否成真,則須拭目以待。
五十多位學界及媒體人士參加這項研討會。包括林中斌、任雪莉、陳一新、王維正、范希祺、柯大為及鄭敦仁在會中提交論文,由王德育及米爾斯海默擔任講評。9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