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毒奶粉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體制

Facebook

【新唐人10月12日訊】 (大紀元記者方曉採訪報導)自毒奶事件曝光已一個月,中共衛生部等五部門日前發佈公告,乳製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臨時管理限量值,10月10日一些大陸受訪民眾表示,毒奶粉事件太大了,影響也很大,表面是食品安全問題,本質是體制和司法問題的反映,還包括媒體監督作用失靈,尤其是監管部門的失利。

針對中共衛生部10月7日稱,嬰幼兒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液態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一些受訪的民眾都說不懂這個,一位發表看法的徐先生認為,這令人很困惑。

這位住在湖北襄樊的徐先生說:「老百姓不能接受,既然說三聚氰胺是人為添加,又允許有一定量,這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呢?而且會給廠家找藉口放毒留出空間,這起碼是不嚴謹的。我認為食品中三聚氰胺應該是零,應該取消這個限量。」

食品不安全 衍生不安全感

引起全世界食品大恐慌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源頭來自中國大陸,在持有三鹿公司43%股份的新西蘭恆天然公司的交涉下,中共遲至9月11日公開發佈毒奶消息。湖北襄樊的徐先生認為,三鹿毒奶粉事件反映了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問題出在現行的體制上面。

「譬如政府的監管不利是很重要因素,制度和責任不到位等。如果這個機制不改的話,以後還會出現問題。」他說:「這幾年制定的規章和法規也不少,但沒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顯示國內的有些機制失靈了。現在覺得什麼食品都不安全,普遍有一種不安全感。」

北京某商務調查事務所一位畢業於國際政治專業,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毒奶粉事件不僅對孩子有害,對全社會都有危害,因為很多食物中都含有乳製品,譬如糕點和糖類等等。他希望通過媒體的參與和呼籲,把百姓的呼聲傳出去,使事件更透明一些。

他說:「三鹿奶粉這件事鬧得動靜很大了,因為我們的體制——缺少監督。再一個是司法的問題,譬如商家和地方政府的關係,都明白但是又都不說,造成了地方保護。另外新聞監督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它要服從於這樣那樣的權力機構。」

「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喪失良心人性的商業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甚至他們的性命。我希望加大媒體對市場的監督,加大對政府施政過程的監督,應該透明些,但是在中國的體制下要做到這點是很困難的。」

北京國際政治專業人士:沒曝光的食品 也有好多問題

這位任職北京某商務調查事務所的先生表示,對老百姓的損害應該引起重視,不光乳製品,其實還有很多東西,譬如醬油、白酒、啤酒等等難道沒有問題嗎?

「通過這個事件,我們對所有可能含乳製品的食品都會有所警覺。除這件事外,過去發生南京冠生園的月餅事件後,我們家人和朋友許多人聊的時候,都說不吃月餅了。還包括元宵及速凍餃子都不買了。北京電視臺報導過豆腐有問題,我們7、8年都不吃豆腐。這是曝光出來的,那些還沒曝光的呢,也有好多問題。」

這位人士還透露,接觸過三鹿毒奶粉的受害家屬,瞭解到他們希望這件事有個很好的解決方式。

「譬如說把孩子的病治好,從法律上給他們精神損害賠償,這麼小的孩子腎臟出了問題,以後會怎麼樣,這都需要有個說法。我也希望政府給他們一個合理合法的說法,對那在投毒造假的奸商及相關的官員應有的刑事和行政的處罰,但是現在看來在這種體制下很難。」

北京銷售員:上超市不再逛賣奶區

北京通州地區的劉先生是某外貿單位的服裝銷售人員,他表示三鹿毒奶粉事件相關的責任人和官員都應該受到法律追究。

曝光奶粉及乳製品含三聚氰胺後,他們去超市買東西時不朝賣奶的地方走;大白兔奶糖也帶毒,現在連糖果也不看了。劉先生還透露自己即將結婚,他說:「今後生了孩子的話,最理想的是拉一頭牛回家養著直接擠奶喂孩子。」

湖北武漢一位老年婦女對記者表示,從電視上看到毒奶粉事件的報導,感覺這個事危害太大了,幸虧家裡沒有喝奶粉的小孩子。他們夫婦過去都是買蒙牛牌鮮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