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10月07日訊】窗外是一地的清涼。雷聲遠去,雨絲零落,錯落有致的建築物,幹淨地立在黃昏裡。雨季到了,幾乎每天這個時辰會降一場大雨,蕩去白日的炎熱後,天地漸漸氤氳朦朧,遠遠近近地,開始騰躍起點點燈火,各家各戶透出的燈光,在城市的上空織成了一張溫馨的網。這一刻真安靜。
不知哪裡傳來的一陣音樂,打斷了飄遠的思緒,仔細聽去,竟是那首久違的鋼琴曲《少女的祈禱》,優美熟悉的旋律,一陣陣宛如夢裡的幽訴,又如多年前湮滅的往事,將人帶回故鄉的小院……那也是一個雨後的黃昏,告別了送行的友人,帶著學子的熱情和喜愛的鋼琴小品,奔向了黃河風濤、漢唐古都、敦煌名窟,踏上了嚮往已久的絲綢之路。
然而,接下來的一個個現實,卻讓人徬徨復徬徨。印象最深的是在甘肅,第一次親眼見到黃河,竟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得目瞪口呆,這哪是想像中那條萬古奔騰、湍流險灘、孕育了中華民族文明的大河,而是一條污染髮黑、河岸土壤被侵蝕成銅色、多處河床幾乎見底的窄溝。而且越往西去越乾涸,河道頻頻斷流,「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觀,徹底成了絕唱;在接近嘉峪關時,看到的那條「雄偉的萬里長城」,是那麼荒涼而孤寂,許多段已變成了殘垣廢墟;而曾戰馬嘶鳴、烽火連天的陽關,只見西風流沙,和塌坍的土墩。
西域之行,使我再聽《少女的祈禱》時,覺得那一串串清麗而動情的琶音,不再都是月下的溫婉親切,而透出一種深刻的傷感和痛苦。黃河斷流的情景,如同一首傷痛低迴的怨曲,很多日子在腦海中揮之不去。中國那個總理寫過一首《仰望星空》的詩,說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可是,在他仰望的星空下,卻是我山河枯裂的祖國,是被肢解成了碎片的古老文明,是毒奶粉、豆腐渣工程在殘害著中華民族的血脈。
記憶因承載著歷史而沉重,成長因飽含艱辛而蹣跚。多年之後,當《少女的祈禱》又在耳邊響起時,回味的除了那深切的祈願,還有一份歲月滄桑中失去了的純真……曾幾何時,理想的風帆墜落成了獨自的緬懷,心靈面對太多的幻滅和苦難,已經疲憊。
但有這樣一個故事,總在人心灰意懶時,催人自新。
在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有許多被捲上岸的小魚,張著嘴,困在沙灘的淺水窪裡,用不了多久,那些小魚就會幹死。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在每一個水窪彎下腰,撿起小魚,用力把它們扔回大海。這個男人忍不住過去說:「孩子,這水窪裡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哦?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也許,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拯救不了多少苦難,甚至救不了多少生命,但卻能以善良減少一些痛苦,就像那個小男孩。
夜的氣息已然濃郁,此時有風穿過萬家燈火,似在提醒著人永不放棄,因為「這條小魚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