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生產履歷 有助提升食品安全

Facebook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五日電)毒奶事件引發大眾食不安心的衝擊,專家除呼籲避買危險產地商品,並提醒少吃加工品,但仍傳出中國蔬菜及海鮮含毒事件;其實購買有機認證、附生產履歷產品,可吃得安心;政府或應藉此時機化危機為轉機,拓展優質農特產品。

何謂生產履歷?簡言之,即是在商品上或包裝上標示生產者的個人資料與聯絡方式等,提供消費者對商品有所疑慮及欲了解產製流程時,得以聯繫到當事人或取得相關資訊;因此消費者食的安心、消費權益獲保障,生產者也因將負責的態度化為具體行動取得市場信任;是消費者與生產者及通路三贏的制度。

資策會行銷經理尹皓就說,「產銷履歷制度」的誕生源自2001年歐洲爆發狂牛症後,人類發展出對食品安全保護的因應對策;目前世界各地已蔚為風潮,其中歐盟更已將食品產銷履歷納入「食品法」規範項目,自2005年1月1日起實施,並於2008年全面實施。

他並說,日本將在2010年前全面實施所有食品須履行產銷履歷制度;又如美、紐、澳、韓、泰、印度、以色列及中國等也都開始規劃進行;相對於上述國家,台灣也已在2004年起逐步推動產銷履歷制度;與各國相較,台灣推動產銷履歷制度並不晚。

舉例而言,日本農家會在水果外包裝貼上自己的照片與聯絡方式。再看台灣的作法,也不輸日本;外銷日本,並在台灣頂級超市(JASONS)及主流通路(萊爾富超商、OK超商、pchome線上購物、Yahoo購物中心、夢公園宅配購物網、unimall統一型錄)銷售的台南愛文芒果,台南縣長蘇煥智就說,每顆芒果都有「逐粒貼」標籤,寫上果農姓名及查詢農產履歷網址。

台南縣政府並說,當地可外銷日本的愛文芒果共324農戶(供果園),其中3名農夫並榮獲歐洲農產檢驗EUREPGAP證書。另如愛買,近年來全年四季與農委會合作銷售在地優質農特產,品項含蓋各類生鮮產品。

又如家樂福,也曾銷售屏東附生產履歷農特產品,包含洋蔥、檸檬、木瓜、蓮霧、鳳梨,以及石斑魚。

家樂福經理林夢紹說,所有農產品的水質、土壤管理、農業用藥等都依標準作業生產、種植,收成後才貼上農委會的二維條碼標籤,只要將商品標籤放在賣場內的生產履歷查詢機上掃瞄,就可檢視產品的農民身分、產地、種養殖紀錄等,可確保吃得安全。

另有機食品是更高規格的商品認證,其來源與反對使用不利人體健康的農藥及應保育環境的意識覺醒有關,其認證並包含栽種過程的監督,即便土地休耕都不得放水,產品使用基因改造成份比例也被限制。

歐盟早在1992年制定有機食品法規,相關資料顯示,至2003年歐盟有機農業耕地面積更已成長到3.6%,銷售額達10億歐元。美國更已有諸多農夫自發組成農夫市集,專售有機食品與農產,提升產業晉級,就近直銷節省運輸成本,兼具環保意義。

雖然台灣發展有機食品受限於農地緊鄰易受污染,難以達到歐盟有機認證標準,偶有認證爭議發生;不過已有諸多生產履歷與強調不使用農藥的農特產品正在發展中,例如屏東即有教師會成員自發性輔導果農栽種無農藥殘留水果,卻苦無銷售管道。

面對近期毒奶粉事件,政府除應效法歐美日先進國家加強把關危險產地食品輸入與檢驗外;專家鼓勵民眾少吃加工食品,應重返天然食材之際,政府應可藉此時機強化發展優質農特產品,除可嘉惠內需市場消費者,還可擴大外銷市場產值,助益台灣農特產晉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