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聞劍報導)中國毒奶粉事件的受害者不僅僅傷害到許多嬰幼兒而且也使廣大奶農蒙受巨大損失。由於相關乳製品企業停收或減收牛奶,目前中國部分地區出現奶農倒奶,甚至打算殺牛。
為了維護奶農的合法權益,確保奶農少倒奶,不殺牛,中國農業部出台五大措施。這五項措施一是要求相關企業擴大對鮮奶的收購,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三是加強對奶業生產的監測與引導,四是提高一線技術指導和服務,五是加強對奶業的領導和檢查。不過,北京律師程海認為,農業部的五大措施要想奏效不容易:
「因為主要是現在的消費者不認同的問題,奶農的奶要喝掉才能實現他的價值,現在大家不喝奶,奶牛就變成肉牛來賣了。短期來講,正常的奶農只有把牛殺掉,以後有需求了再來養。一個是短期內消費結構的變化使大家不吃奶了,不是習慣,還是管理方面的風險和衛生上面的風險,導致短期內不消費了,然後要求產業結構從宏觀上來說大頭都是削減生產,那就是倒奶、殺牛。所以,我覺得關鍵還在樹立消費者的信心,願意消費鮮奶,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以這次毒奶粉的主因企業河北石家莊的三鹿為例。由於事件的發生,三鹿
被迫停產整頓,結果導致大量奶農倒掉賣不出去的鮮奶。從9月14日到16日僅僅兩天的時間,河北省損失了鮮奶近6千噸,平均每噸3千元人民幣。
說到由於毒奶粉事件而導致相關企業停產整頓,在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星期一引咎辭職之前,就發表公開信要求李長江辭職的北京律師周澤認為:
「發生這件事以後,就要求這些企業全面去停產整頓的這種做法,我覺得是比較粗暴的,出現這個問題在整頓的時候你不應該讓他全面停產,應該保證正常的運營。我覺得這樣才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做法。因為它整個的產供銷已經是一個有效的利益鏈,一個生產鏈條,如果出現這樣問題就讓其中一個鏈條斷裂的話,我覺得這整個就是一個破壞生產的做法。」
乳製品產供銷利益鏈條的上游包括廣大的奶農。處在下游的生產企業停止收購奶農的牛奶,對於高達180億美元的中國奶製品市場來說其結果可想而知。周律師進而表示,奶農被迫要倒奶要殺牛,三鹿等相關企業被查出奶粉中摻入三聚氰胺只是直接原因:
「但是我覺得根本原因還在於這種管理方式,是這種粗放或者是粗暴的管理。發生這樣一個事件的原因是原材料加了這麼一個東西。如果我們現在從收奶、奶農出售牛奶到產品加工,我們現在如果馬上就用監管的話,就根本沒有必要要求一個企業全面地進行停產整頓。」
有評論認為,要項避免類似事件重演,信息必須公開,監管必須投明,質量監管必須從源頭具體做實做牢。對此,程海律師表示:
「農業部這個僅僅講肯定不行,具體是要靠給大家看得見的質量保證的東西,這樣很快大家的信心就恢復了,然後大家就喝奶了。奶粉的信心恢復可能要很長時間,我個人估計可能要到3-5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由於奶粉質量問題,廣大消費者感到憤怒和恐恐慌。憤怒之餘發誓今生今世不再使用國產奶粉,恐慌之餘則選擇購買儘管價格不菲的進口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