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雅:中國PPI增速創新高 從緊貨幣政策受質疑

Facebook

編者按:今年以來中國已第五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繼續實行以對抗通脹為目標的緊縮貨幣政策,減少貨幣流動性。然而分析人士認為,從緊貨幣政策並非正確方向,不能抑制通貨膨脹,反而對經濟發展起到危害作用。

據中國統計局六月十一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五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7.7%,比起前一個月的8.1%略有下降。另外,中國五月份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較上年同期增長8.2%,其增長速度連續第五個月創三年來新高。

就在統計局報告出爐之前,中國人民銀行七日宣佈,為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二零零八年六月十五日和二十五日分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零點五個百分點。這是中國今年以來第五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後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7.5%,為二十四年來的新高。

存款準備金提高顯示中央銀行繼續實行以對抗通脹(通膨)為目標的緊縮貨幣政策,減少貨幣流動性。然而,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從緊貨幣政策並非正確方向,不能起到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反而對經濟發展起到危害作用。

高成本時代已經到來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一至五月份的PPI同比上漲7.4%,快於一至四月的7.2%。

西南證券分析師董先安指出,五月份PPI再創新高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國際原油、鋼材、煤炭、糧食等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尤其是原油價格出現加速上漲趨勢,而我國正是許多原材料、能源產品的主要進口國;二是國內能源行業受煤炭產能、交通運輸約束,也在一定程度推動了PPI上漲;三是由於汶川地震造成對建材等生產資料的短期需求衝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PPI上漲。

從五月份PPI數據來看,原油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0.9%,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4.1%,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6.7%,這些表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尤其是原油價格屢創新高是PPI上漲的重要動力。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今年PPI會一直上升,應該徘徊在6%~8%這個大區間內,未來調控主要針對PPI上漲。

有人擔心,由於PPI對於CPI的傳導作用,PPI連創新高會讓好不容易下來的CPI重新升上去。但也有人認為,PPI對CPI的影響不會很大,由於豬肉和農產品價格都在下降,今年CPI數據會持續下降。

但是,在高漲的PPI和回落的CPI背景下,中下游企業的利潤率將受到負面影響,尤其是價格被管制的電力和石化行業的虧損將進一步擴大。總體來看,未來工業企業整體利潤率和利潤增速面臨的壓力都在增大。

能源價格被迫調漲

中國五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降至7.7%,顯示政府控制食物價格的措施產生效果,但是該指數可能未反映出全部價格壓力,存在隱性通脹問題。因為中國從今年年初開始即對燃油、天然氣以及電力的價格進行控制,並出台法規嚴令禁止操控價格行為。

另外,有消息稱中國也對食品以及房地產價格進行控制。渣打銀行經濟師Stephen Green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食品與建築行業的企業也被告知不可提價,然而這種情況及更多行業被控制價格,並不為外界所瞭解。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日前在參加中美印韓日五國能源部長會議時強調說,當前如果快速推進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必將對農業等產業產生巨大影響,因此暫緩成品油價格改革有利於穩定社會經濟。

然而,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各類價格管制並非解決通脹的方法。價格管制在短期可以不讓物價上漲,但通脹壓力不能根除,反而導致價格微觀扭曲,拉動長期通脹。

以能源價格為例,由於能源價格由政府制定和管制,使得國內能源價格普遍低於國際水平,全世界的飛機輪船汽車都到中國大陸來加油,企業沒有動力增加供給從而頻繁引發「油荒」、「電荒」。

如果能源價格合理回歸,短期CPI和PPI肯定大幅度上漲,會使企業面臨短期的痛苦調整。但是長期來看,會迫使那些嚴重消耗資源的企業關門停產或轉型,迫使企業節能減耗、節約要素的使用,整個經濟體系會朝健康方向發展。

無論如何,由於成品油價格與原油價格倒掛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終於發出通知,決定自六月二十日起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一千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一千五百元。此外,自七月一日起,將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度提高二點五分錢。

據悉,這次成品油價格上漲是歷來價格上調最大的一次。預計中國航空、汽車和製造業將會受到衝擊,短期內中國的通貨膨脹必將進一步加劇。

從緊貨幣政策受質疑

央行進一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表明其繼續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以對抗通脹的決心。但是很多人認為這屬於政策誤判,因為中國推動經濟發展的結構不一樣,貨幣越是緊縮通脹越嚴重。

央行給出的通脹理由是國際原油和金屬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有人因此質疑:世界各國都面臨同樣的問題,為什麼卻惟獨中國通貨膨脹最厲害?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通脹情況為什麼竟然比美元貶值的美國還更糟糕?

對此,一些學者是這樣解釋的。

首先,中國的GDP不是老百姓推動的,是各級政府的建設起主導的。地方政府重複建設、面子工程的建設、地產商的房地產建設是推動GDP的最大力量。舉個最直觀的例子,奧運基礎建設投入三千億,那麼將推高GDP三千億。這就是說,經濟過熱最嚴重的地方是地方政府的各種建設,而生產企業資金從不寬裕,談不上流動性過剩。

其次,人民普遍認為中國的通貨膨脹根源在與國際游資,也即「熱錢」的湧入。受人民幣升值預期推動,國際游資二零零六年開始借道虛假貿易、投資和地下通道等方式源源不斷流入中國國內,不但一度將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推高至完全失去理性的高位,同時也輪番推動部分農產品和工業品等商品價格不斷飛昇,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還導致流動性氾濫成災。

在弱勢美元政策的作用下,國際游資加速進入中國,既賺利差,又賺匯差。二零零七年,計算外匯儲備增加額,貿易順差與國際投資之差的進入中國的國際熱錢超過八百億美元;二零零八年一季度,同口徑計算的國際熱錢為八百五十點七億美元;二零零八年四月份為五百零一點八三億美元。據德意志銀行估算,今年前四個月,實際流入中國的熱錢規模甚至超過官方外匯儲備增量,達三千七百億美元。

央行不斷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將人民幣從國人手中收回來,另一方面,國際炒家一直以來都大舉買入人民幣,人民幣流到了國際炒家的手中。也就是說,貨幣緊縮政策一方面造成民間生產企業資金鏈更為緊張,另一方面又會加劇人民幣升值。在這雙重壓力下,很多生產企業破產或處於破產邊緣,導致今年以來長三角和珠三角大量企業倒閉或者搬遷。生產企業倒閉了,生產的產品少了,物價自然就高了。

所以,儘管從去年以來,央行就一直實行瞄準通脹的從緊貨幣政策,並且放開人民幣匯率以減輕對物價上漲的壓力。結果,人民幣升值了18%,沿海很多企業被「打死」,物價卻從3%以下漲過了8%。

經濟趨冷態勢乍現

對於CPI漲幅年初以來的首次大幅下降,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中國經濟開始趨冷了,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金融研究所結構金融室副主任劉煜輝表示,這充份說明,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拐點。

與此同時,海關總署近日發佈的五月貿易順差額也為劉煜輝的觀點作了有力支撐。五月,中國出口額達一千二百零四點九億美元,同比增長28.1%,而進口額達到一千零二點九億美元,同比增長40%,當月實現貿易順差二百零二點一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9%。

另外,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宏觀經濟研究負責人余斌也表示,中國可能不得不將注意力由遏制通脹轉到維持經濟增長上面。他說,許多人看到通脹的危險,也注意到經濟過熱的風險,但是看到二零零八年經濟嚴重衰退的人卻不多。

余斌說,現在幾乎已經不可能將CPI控制在4.8%的官方指標內,但是他認為決策者應該擔心經濟急劇衰退的危險。中國經濟增長必須要保持在10%左右才能滿足今年的就業目標,即創造一千萬個就業機會。

鑑於目前中國經濟出現的「微妙」變化,很多專家也調低了經濟增長預期,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日前表示,我國經濟增長峰值可能在二零零七年已經達到,未來幾年經濟增速將逐步回落。

對抗通脹的政策建議

針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很多專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放棄人民幣匯率升值政策,消除人民幣長期升值預期,迅速穩定匯率,以此防止熱錢的源源不斷流入。

二、放棄貨幣緊縮政策,下調人民幣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

三、因各地政府掌握大量資金,不計成本地大搞各種「投資」,是推動國內投資需求持續上升,並最終推動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中國應推行以減稅為中心的穩健財政政策。

在以上這些政策中,一些學者認為財政政策現在應該擔綱主要的角色。目前的財稅政策名義上是積極的,實際上是緊縮的。例如今年一季度,企業的成本上升很快,但稅收還是同比增長了30%以上。所以,財政應該多在稅收減免、優惠以及財政支持方面支持企業的轉型。

儘管減稅本質上是國民收入在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的重新分配,但由於私人投資比政府投資更有效率,更符合真實需求,對要素成本更敏感,有利於抑制過度需求和通脹。同時,減稅有助於降低企業經營壓力,幫助企業渡過成本上漲的難關,應對經濟增長下滑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的貨幣、產業、環保、勞動力、社保、升值等政策都是緊縮的。在緊縮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權衡,給企業一個轉型的機會,完成結構性的調整。

--轉自《新紀元週刊》76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