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九日電)每十個乳癌病患,大約有六個接受荷爾蒙療法,台灣乳房醫學會今天指出,乳癌病患服用抗荷爾蒙老藥「泰莫西芬」二到五年,較未服用的患者增加至少二倍的子宮內膜癌風險,有的患者先得乳癌再得子宮內膜癌,有醫師懷疑台灣的子宮內膜癌發生率上升,與此藥有關。
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陳守棟今天分析,1995到2004年七萬四千多例乳癌與九千四百多例子宮內膜癌的病例,服用「泰莫西芬」二到五年的乳癌患者,相較未服用者,罹患子宮內膜癌的相對風險增加二點一五倍,服用超過五年,為三點七七倍;對於五十歲以上的患者,這兩個數字為一點六七倍及二點八倍。
同期間,台灣婦女的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從每十萬人有二點九五人,上升至七左右。陳守棟說,服用「泰莫西芬」的乳癌患者需要特別留意,服用前及治療中,都要請婦產科醫院以子宮鏡檢查子宮內膜厚度的變化,一般來說每年會增厚零點七五到二公釐。
以前陳守棟很少看到乳癌病患得子宮內膜癌,近年卻一連看到二、三名案例,他認為,這個藥應該不是子宮內膜癌發生率上升的最主要因素。
不過,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訓徹指出,林口長庚醫院的病例追蹤研究指出,乳癌病患最容易發生的第二個癌症首推骨癌,其次就是子宮內膜癌。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張金堅表示,乳癌的抗荷爾蒙療法是抑制雌激素刺激乳癌細胞增生,其中最知名的藥物是雌激素受體拮抗調控劑「泰莫西芬」,但是用了二到三年之後,就會出現抗藥性;新一代的藥物是芳香環 (酉每)抑制劑,包括:「安美達」、「諾曼癌素」、「復乳納」等,適用停經後的乳癌婦女。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訓徹指出,停經前的台灣乳癌病患大約有六成是雌激素受體陽性、黃體素則為七成陽性,停經後患者比率略為降低,長期追蹤顯示,這一類乳癌患在第二到三年、第七到八年會有兩個復發高峰期,所以醫界傾向患者的荷爾蒙治療應從現有的五年延長為八到十年,芳香環 (酉每)抑制劑可做為停經患者的第一線藥物,「泰莫西芬」治療最好不要超過兩年。
陳訓徹說,歐美研究顯示,停經後乳癌病患使用芳香環 (酉每)抑制劑,可降低二到三成的乳癌復發率,除了不易有引發子宮內膜炎的風險之外,靜脈血栓及陰道出血副作用的發生率相對較低;不過,在骨鬆及骨折的副作用發生方面,芳香環 (酉每)抑制劑高於「泰莫西芬」。9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