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調適門診有一套 學習正確紓壓

Facebook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八日電)物價上漲,老百姓感嘆荷包縮水,生活壓力大,馬偕醫院協談中心發現,有的病患都心跳到一分鐘一百二十四下,卻麻痺到自覺壓力還好,還有的人做氣功、冥想、瑜珈,卻沒有釋放壓力,透過壓力調適心理門診,才發現壓力已經侵襲自身健康,需要找到正確的方法釋放壓力。

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呂奕熹指出,壓力門診目的是預防心理情緒問題惡化為疾病,諮商心理師根據個別狀況,幫助當事人找出壓力來源,了解平常的紓壓方式是否確實有效,並透過簡單的情緒儀,將感應器夾在指尖或耳垂,監測腦波、心跳的反應,在電腦聲光及諮商人員的指導下,在生理回饋訓練中調適壓力。

從三月開診以來,呂奕熹說,慢性壓力是最厲害的殺手,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不知不覺侵襲健康,曾有當事人心跳速率達到每分鐘一百二十四下,但始終不覺得自己處於焦慮緊張,透過情緒儀生理回饋訓練,在四週後檢測值降低為每分鐘八十下,平衡協調性也大幅增高,呈現明顯的進步。

呂奕熹說說,這位事人抱怨在放鬆壓力之後,肩頸背的位肌肉感痠痛不堪,原來是之前全身肌肉緊繃,在學會放鬆壓力的技巧後,肌肉也鬆弛下來,才知道自己之前有多焦慮。

有人以為做了瑜珈、練了氣功或靜坐冥想,就自然就會放鬆了,然而呂奕熹在壓力調適門診所看到的,卻有當事人用錯技巧,見到電腦螢幕上代表放鬆壓力的彩虹畫面時長時短,才學會呼吸深緩、放慢心跳、鬆弛肌肉的紓壓技巧。

他說,長期加班累積的疲累感,就學、求職不順利的沮喪感,這類型的潛藏壓力通常需要透過專業的心理諮商或儀器的檢測才有辦法發現,情緒儀目前被廣泛使用在高壓力上班族、考試焦慮的學生以及專業度及壓力較高的行業別,同時對焦慮症狀或長期飽受失眠困擾者,也有相當好的效果。

過去都是請病患先去找精神科醫師檢查,沒有精神疾病才轉介心理諮商,馬偕醫院協談中心創各醫院風氣之先,壓力調適門診反其道而行,先諮商,有問題再轉介給精神科師,每次四十五分鐘自費為六百元,不需健保卡,並依心理師法規定保密病人隱私資料,不列入病歷紀錄,當事人可以放心的處理自己的焦慮。97040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