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台灣總統選舉的臨近,由公共電視台等媒體所主辦的第二場,也是最後一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于3月9日舉行,進行時間共總2小時10分。進行方式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各自申論,第二階段及第三階段由媒體現場提問,分別由馬謝一主答一回應,最後則是兩人交叉詰問。
整場辯論會一開始兩位候選人的六分鐘申論,核心就在經濟政策。
馬英九批評過去八年來民進黨執政下國民所得成長停滯,是因為政治不穩定、政策不確定所造成,並提出提振經濟的願景。
(馬)「台灣要與全球連結,要與美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大陸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或其他區域經濟整合,把台灣變成亞太集資中心、全球創新中心,台商的全球營運總部、外商的亞太營運中心。」
謝長廷則表示,政黨惡鬥兩黨都有責任,強調惡鬥時代過去,要開啟共生時代,
(謝)「主張開放,但是要在主體性下開放,要保護台灣主體,否則台灣沒有了,還怎樣振興經濟?」「中國八億農民他不照顧,要照顧台灣農民?這些都不切實際。」
在媒體提問的部分,問題辛辣,關注點從兩岸、外交、教育、憲政、開放市場、到最近的通貨澎漲問題都是焦點。 這個部分提問事前並未公開,考的是兩位的臨場反應。
媒體提出,兩人有沒有反省過?自己有哪些地方是應該改善的?
(謝)「民進黨執政後,與社運、公民社會比較脫節,執政後有時無法做到在野時要求的理想性,這是錯誤的。若當選,要與公民社會完全結合。」
(馬)應該更傾聽人民的聲音,最近他在台灣各地跑了七個多月,但做得還不夠,他當選後,會繼續到地方聽大家的聲音,方式上和過去一樣,透過深入交往,抓住台灣的脈動。」
最後一階段交叉詰問,兩人重點放在對方政策,攻防猛烈。
(謝)「馬英九若當選總統,國共論壇還會不會進行?會不會接受結論?」
(馬)「外界不必擔心國共論壇有問題,因為這不是一個協議,只是一個共同願景」
一小時又二十分的公開辯論,兩位總統候選人謙卑報告、交鋒問答,提供全民再一次的檢視機會。
新唐人亞太電視 蔡軒瑋 朝建勳 台灣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