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熱點互動》。近來世界上不同的國家相繼出現了一些突發事件。像法國的鐵路工人大罷工,一路導致交通癱瘓,而美國百老匯劇院工人大罷工,使得民眾感恩節期間沒有演出看。
而在中國大陸11月下旬更是相繼發生幾起大規模的群體維權事件,那麼宣稱「以人為本」的中共當局,在處理這些大規模的群體事件時,與西方國家有什麼差異呢?中共的治國理念和原則又是如何體現的呢?我們今天請本台特約評論員杰森先生來跟我們做一個分析。杰森您好!
杰森:林雲您好!
主持人:杰森,最近全世界好像是多事之秋,各地方都不太平,有很多事情不斷發生。中國最近陸陸續續比如11月下旬就有幾起的;甚至有上萬人規模的聚集和維權事件,那具體都是些什麼事件?
杰森:當然也談不上是多事之秋,世界上總是會有這個國家有抗議;那個國家有罷工,但是我們確實可以看到中國大陸對海外這些突發事件報導蠻詳細,對國內的突發事件反而報導的很少。
主持人: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反而不知道。
杰森:中國國內從南到北各地方,11月20日左右,在遼寧瀋陽市,已經積了很長時間的「蟻力神」集團公司欺騙蟻民養殖戶,非法吸資達100億,後來整個虧空,很多人因此傾家盪產。
在11月22日左右大概有幾萬人聚集在蟻力神公司的總部,還有聚集在遼寧省政府,結果被公安暴力驅散。另外在上海,也是很小的一件事,上海的一個居民小區,因為電力公司擴容,小區居民和電力公司發生了衝突。
主持人:高壓電線好像會對居民的健康有影響?
杰森:非常有影響。我們都知道,上海房子很貴,你買的又是好小區,電線拉進來對身體不好,同時物業的價格也往下走,所以居民起來反抗是很正常的,最後中國的警察又介入,用辣椒水對著一群老頭、老太太,對著一群家庭主婦,又踢又打的驅散他們。
還有,南方廣東東莞的一個電子廠,突然公司宣佈每日的飯錢要增加2塊,2塊錢看起來好像不多,但對低收入戶,每個工人平均600塊工資的工人來說的話,一天增加2塊錢就意味著他們一個月工資的10%一下就被這個漲價搞掉了,所以整個工人就開始罷工,這時候沒辦法,中國警察又進去放警犬,又是打又是踢,抓了一些人。
從整個突發事件你可以看到,比起國外發生的事情,不管從經濟社會影響來說都是很小的事情,但中共的處理方式,總是在一天之內立馬出動警察,而且使用暴力的方法,直接又迅速的把這些事平息下去。
你可以看到中共的處理從南到北,不光是一個地方,從東北的遼寧到上海到廣東,它是一脈相承統一的一個方針,就是一旦出現所謂的突發事件,立馬警察出動,用暴力把整個事情打壓下去。
主持人:就像您說的,它出動大批的警力做這件事情,它的目的好像只是為了把人群驅散,它根本不去看這個事情是非曲直,誰對誰錯,怎麼樣去解決,怎樣把這個矛盾給它解決掉。
好像就用這樣一種方式,就算是把這個事情平息下去似的,可是有些中國人會覺得「共產黨對鬧事的人就得用這樣的招,這樣才有效」。那是不是這樣才有效呢?
杰森:在我看這是非常沒效的,事實上政府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為什麼我們說美國政府,法國當然非常容易出現遊行,美國社會相對來說這個罷工的事還不是那麼頻繁。
10月份我們知道幾大汽車公司罷工,11月是好萊塢作家罷工,百老匯舞台人員罷工,這事情相對來說發生數量不多,但是這事情你可以看到,美國政府是完全不介入,因為啥呢?因為這是非常簡單的勞資雙方的衝突。
它事實上是這個社會正常運作的現象,任何一個社會,哪怕再和諧的社會,它都會有這種因為利益不同,在某個利益上,極短時間裡頭兩個集團的人發生衝撞。
所以這個過程中,如果是一個正常的政府,它通過兩個互相衝擊互相妥協互相衝擊的方式,達到一種動態平衡的,整個社會因此互相在利益上作出讓步,大家妥協。
主持人:而且他們這種衝突通常來講,都應該在法律的框架下面,所以政府就不會去介入太多。
杰森:對,就整個來說,美國當然允許你罷工,罷工是基本權利。比如東莞電子廠這個事件,在我看來,是廠方提高2塊錢飯,工人覺得2塊錢太多,事實上資方可以和工人可以通過協商,通過罷工,然後討論,雙方妥協達到平衡
主持人:工人本身就有權利去表達不滿。
杰森:中共這個政府這時候突然派警察介入,事實上這是非法的。你不管用任何的法律權力,你在工人要維護自己的吃飯權、生存權的時候,你突然莫名其妙站在資方的角度去抓打工人。當然有人說它可能跟當地的政府和資方有一定的利益上的關係。
整個過程中,你可以看到中共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它所採取的思維方式,就是一旦有任何突發事件出來的時候,它立馬想到的是先把這些事情鎮壓下去,因為它怕!
第二個在它鎮壓過程中,不是站在一個公道第三方,先評理看看誰對誰錯,它總是站在強勢者的一方,打壓弱勢的老百姓。
主持人:因為通常來講,都是弱勢的老百姓覺得不公平了,他才站出來說話。所以它這種鎮壓的方式,只能說是對弱勢群體不利。
杰森:事實上中國這個社會很多時候都是有錢、有權的人,他第一時間先侵佔弱勢群體老百姓的權益,這些老百姓一旦起來反抗的時候,中共的反應就是:好,你再反抗、你再鬧事,警察就來打擊你。
它們所展現出來的就是在所謂的「穩定壓倒一切」的口號下,處理突發事件的一種方式,實際上是最大程度損害了弱勢群體的權利。
我們知道東莞這個事情,是在最近討論得沸沸揚揚的「勞動法」出臺前夕,法規明年年初就要出臺了,中共說出臺這個法是為了保障勞動者的權益。
但是你看當東莞的工人突然面對10%飯錢調漲的權益被侵犯時,他自己主動拿起他唯一能做的罷工的形式來維護自己權益的時候,中共又立馬露出猙獰的面目,派出警察、甚至派出警犬來毆打、撕咬這些工人,逼工人復工。所以中共所作的事情和它所說的是截然相反的兩個方向。
主持人:我們看看瀋陽的「蟻力神」事件,這個事件後來有媒體報導說,政府說不對這些養殖戶作一分錢的賠償,而且好像過程當中還讓他們每個人登記。
杰森:叫他們寫保證書不准再去聚集。
主持人:它是用這種方式,而根本就不去管老百姓受的損失怎麼樣去解決、怎麼樣去面對。可是我們再來看美國,美國次級房貸的風暴引起了全球震撼,實際上這個事件美國政府是沒有任何責任的,它是經濟領域裡的一種運作。
但是我看到的消息是美國的財政部出面跟這些房貸業者的各大銀行商洽,可不可以把優惠利率的優惠期延長,完全是為了房屋貸款者的利益在考慮。
杰森:用中國人的角度來看,中國政府的態度是不會讓人驚訝的,但是像美國政府的作法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才是一個正常政府的作法。因為老百姓沒有權,就沒有義務拿納稅去養你們這群政府的人,養政府的作用是什麼?就是在這個事情發生的時候出來解決這些事情。
政府納稅的作用的一個方向是把第一次社會分配不公,用納稅後的第二次社會分配的來解決第一次分配不公的問題。
所以比如像你剛剛提到在次級房貸風暴的過程中,起因是美國銀行家的貪婪,同時也是個人的貪婪、個人貸款戶的無知,兩個加在一塊,這是買方、賣方的事情。
但是美國政府先是投入巨資來穩定股市,接著政府要貸款公司給低利率,這個過程當中美國政府確實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實實在在去試圖解決次級房貸風暴的問題。
但是在中國,在遼寧省的這個事情上,中共不願出一分錢,這是可以想像,因為中共所有的錢,它都用於鎮壓上了。
你看每次出動,不管是東莞還是遼寧,以遼寧這次來講就聚集了兩萬人,瀋陽市出動了七、八千警察,幾乎全瀋陽的警察都聚集在那兒來解決這個事件,所以它沒有錢真正的給老百姓去補償什麼。
主持人:它所有的錢都去供養這些警察了
杰森:這個時候中共需要警察這種國家機器來維持它這種表面的穩定。
主持人:我們知道人大在8月30日通過了一個「突發事件應對法」,這個法律還剛好是11月1日開始實施。但是這個法律實施之後,它本身是有一個目的,就是想要使這些衝突事件盡量減少,可是好像事與願違。這個事情從11月下旬好像愈來愈多,為什麼呢?
杰森:目前在中國已經看到有這種突發事件沸沸揚揚的時候,這個法規出臺的主要目的,當然突發事件不只是民眾的維權事件,還包括一些自然災害、疫情,像SARS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東西。
它主要目的是看到了中國整個社會處於像火山口這樣的一個狀態,所以是為了給中共更多的所謂法律允許的權力。
主要有三點,第一點,各地必須要如實上報,各地政府得往上報。第二點,唯一有說話權的是中共的機關;第三點,其他的機關如果有所謂「謊報」的情況,要受嚴懲。
所以它立這個法根本上並不是為怎麼解決這個社會的衝突、解決民怨,而是保證在發生事情時,我當官的能馬上掌握底下的情況,如果當地官員不實報,我會處理你;然後報了以後,由我決定如何處理,我說啥,別人還不准說,定這個法是給中共當權者更多的權力,而給底下的老百姓、給媒體更少的機會。
主持人:它是想我怎麼來控制這個事、怎麼應對,而沒有體現出任何以人為本,沒有管你下面是怎麼回事。
杰森:對,沒有真正的反應出整個的突發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啥、我怎麼追究、怎麼樣把背後這個因素解決了,怎麼樣把社會這種社會矛盾、利益衝突徹底解決了之後,不發生這種事情。它沒有這麼想,它主要是從信息量的控制這個角度來運作這個法律。
主持人:剛才提到的這幾起事件的特點,大陸的媒體基本上是噤聲了,所以發生在海外的群體事件,國內老百姓知道的更多,所以對老百姓來講,是不是眼不見為淨,因為知道的事愈少愈好呢?
杰森:不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情權,特別是目前每個人介入個人生活理財的這種階段的時候,你要買股、你要買房,所有的信息都是你抉擇的方向,未來社會怎麼走向,社會穩定有多大,所以這個時候你沒有權利不告訴他,這個社會真正是怎麼樣。
老百姓如果在這種虛幻的,所謂和諧社會的假象中,他的抉擇,不管投資、不管房市或者是股市,他的抉擇可能都會有失誤,投資未來的養老存款,都可能會有失誤。
所以這樣的一個對媒體的管制是對中國老百姓的一種犯罪,不管是對當事人受害者信息權的虐殺,還是對其他人知情權的虐殺,這都是對人權的侵犯。
主持人:謝謝您來到我們節目,觀眾朋友,謝謝您收看這一期的《熱點互動 》,我們下一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