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第八百九十七期】美麗得讓人心痛

Facebook

【新唐人】主持人: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新唐人》《熱點互動》欄目,我是主持人史鑒。近年來在中國大陸,中共的地方黨政官員揮金如土、大興土木建造豪華辦公大樓的情況非常嚴重,這些被百姓們戲稱為當地「白宮」、「豪華衙門」的宏偉建築,在當地的城鎮中可以說是鶴立雞群。

然而這些地區的經濟卻並不發達,有的甚至是重點扶貧對象,這股奢華之風到底從何而起?這種現象又說明了什麼呢?今天我們請本臺特約評論員杰森先生來就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杰森先生您好!

杰森:史鑒你好!

主持人:歡迎來到我們的欄目。

杰森:非常感謝有這樣一個機會。

主持人:我們看到近年來中共的地方黨政官員大興土木、建造豪華辦公大樓的現象,濫用民財、民力情況是非常的嚴重,現在就請您談一談這方面的情況。

杰森:事實上,這個事情的發生由來已久。自從中共開始所謂經濟改革之後,各地興建豪華辦公樓一直都是延續的。你去各個縣城,不管多偏遠的地方,最好的樓大概都是當地的政府樓。

為什麼最近的中共媒體突然開始報起這事呢?是因為中共的上層對這事已經忍無可忍了。所以在6月份的時候,中央7個部委,點名批評了大概有4個單位,處分了28個官員,給中國的媒體感覺到好像這事可以報了。所以從6月份、7月份、8月份陸陸續續報出來很多有關各地政府濫用民財、建豪華辦公樓的事情。

很多地方……比如著名的網上登出來的,安徽阜陽的一個小區叫作潁泉區,這個區財政收入不到一億,只有幾千萬,但是耗資1/3的財政收入3千多萬建了一個像白宮式的豪華辦公樓。

還有廣西的宜州市也是一個很小的地級市,財政收入不到一億,也就是一億左右吧,也是耗費整個財政收入的1/4建了一個巨豪華的區政府樓。

還有其它網上登出來方方面面很多,比如像本地財政收入虧欠3億多的安徽阜陽市阜陽縣紀委,就這個小部門就耗資上千萬建了自己的一個辦公樓。

其它的還有像廣東湛江一個全省重點扶貧單位,叫作「華僑農場管理局」的單位,整個單位完全是屬於赤字運作情況下,還可以耗資數千萬來建一個豪華樓,只有20多個官員搞了一個5層大樓,每人都是近4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整個來說,方方面面這個事情越演越烈,烈到一種荒謬的程度。

在這個時候,中共上層有點看不對頭了。今年年初,溫家寶在十七大開會時,也點名說出這個事,說各地興建豪華樓館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了。所以今年6月1日,7個部委發布了讓各個地方自己上報來解決這樣的事情,所以中共媒體最近這段時間對這種事情炒得也比較厲害,在網上也登出很多這樣的照片。

主持人:那我們看這些官員為什麼要興建這些與當地的經濟收入反差極大的辦公大樓呢?

杰森:方方面面的原因是很多的。按報導各地官員的說法,有的官員說得很可笑的,比如剛才我說的廣東湛江農場管理局的頭兒說:你看我們這處級單位,過年聊天都沒地方,以前的辦公樓太小了,所以我們就蓋了一個大一點兒的。

當然也有一些更冠冕堂皇的說:你看我們把樓蓋起來以後,小鎮面貌有改觀,容易招資、引資;當然也有說,廣西宜州市它現在是一個縣級市想往地級市上奔,所有的建築都是用這種規模往上推的角度走。方方面面過程中,有官員想以此標榜自己政績的因素在,有以此給自己建政績工程的目的在。

當然中間實質上是有很大利益因素在,比如河南璞陽紀委花了數千萬建了一個辦公樓,但又在辦公樓的旁邊建了十棟豪華別墅,每個別墅大概是3百多平方米的豪華別墅給紀委的領導用,整個賣的價錢每平方米的價錢比當地一般商品房的價錢還低一半。

還有其它我們知道的,在建房的過程中要徵地,要招工,要找施工單位,方方面面於此同時給他帶來很多機會,他可以從中牟利。2006年中國官方統計,有關像徵地或者賣房回扣等等這方面所引起的,光查出來的貪污案件,就佔整個貪污案件的1/3。

所以對這些官員來說,建這樣的房子又能標榜自己的政績,又能從中漁利。所以說對所有的官員都可以說是個美差,不管當地多窮,他都可以積極去做,還很有動力、很有積極的去做。  

主持人:那在他們興建當中,這些基本資金是不是納稅人的錢?

杰森:這是當然的,中國的問題就在這兒,中國所有納稅人的錢,事實上是由中國共產黨各級官員在掌握的,那個錢就是它的錢。所以為什麼安徽阜陽以一個很小的區,它可以用自己1/3的財政收入來建一個市政府大樓呢?

事實上你知道,在美國人來說,一個地方的政府財政收入,那是納稅人的錢,那個錢每一分都應該返回來花到一個合適的納稅人身上。但在中國這個地方,它就可以按照它的想法去花。

比如像河南璞陽這個地方,它本身一年財政赤字是三億,在這種情況下,它根本錢都沒有了,那麼他怎麼著?他敲詐,他是一個紀委,他就逼著底下的官員給他進貢似的,他就攬財上百萬。

還有其他一些地方甚至挪用整個養老基金來辦這個事,像山西的糧食局蓋官方辦公樓的時候,動用了國家儲備糧的基金來建他的賓館。你可以在這過程中看到整個中共官員的運作,他財路的運作,他把錢完全按他自己的意願在花,而老百姓是沒有任何發言權的、沒有任何決定力的。整個你可以看到中共運作的機制,在這個過程中是多麼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主持人:它的官員是擁有絶對的權力的。

杰森:它的官員是擁有絶對權力,地方的財產是完全由他定的,甚至包括老百姓的退休金他都可以拿來蓋樓,給他標榜政績。

主持人:剛剛您談到退休金的問題,我聯想到一個事情。我記得民國年間,一位大軍閥曾經對他治下的官員講,他說哪個縣衙門的房子要是好過當地的小學堂,這個縣長就應該槍斃。那麼按照這個標準來講,您看現在中國大陸的縣長還能剩多少?

杰森:那中國大陸的縣長估計一個個都不行了,都得拉走了。最近中國我們都知道有洪水的災害報導,官方報導不會報導這個事,但是網民在報導這個。很多地方洪水退去,立在那兒的都是政府大樓,倒下的都是學校,倒的最慘的就是學校,比如說安徽阜陽這個地方就是這樣的。

我們知道重慶忠縣有一個黃金鎮,它建了一個像天安門城樓一樣的地方政府樓,當它斥資上千萬建這個的時候,離它很近的小學卻是幾十年的危房;而像剛才我說的華僑農場管理局,它數千萬建了辦公大樓,而它的職工80% 的樓都是危房。

當然有的時候你不能怪這些地方官員,這些地方官員為什麼這麼猖獗,拿老百姓的錢來做這個事?事實上是有點上行下效的作用,中國很多事情都是往上看的。

在中國,這個風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從2000年開始的。2000年以後,然後到2004年,這個時候是中國北京蓋樓整個蓋得最厲害的,事實上北京給各地帶了個頭。

很多中國人到北京都覺得氣不過,為什麼呢?全國的錢都拿到北京去蓋,特別是中共在北京蓋中國大劇院,耗資27億蓋了一個劇院,5千個座位,有人算了一下,一個座位50萬,一個座位就值兩個希望小學的價錢。而且以後的運作費用,每個月光電費就是400萬的價錢,一年就是5千萬的電費。

跟國家中央政府這些大屋比起來,地方小政府這麼做一做,某種意義上講,它也是上行下效的過程。那麼7部委6月1號處分了4個機構以後,然後說各地都得給我上報,你們在哪兒是謊報了你們過分奢侈建的樓了,截止日期是多少呢?是7月20號。

現在7月20已經過了,但是7部委一點聲音都沒有了。說是限期你必需給我上報,最後沒有誰上報,結果也是不了了之了。

為啥呢?因為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最最貪污挪用公款的,反倒是中央的部委,每年中央好幾個部委都是動輒挪用數十億人民幣去建他們自己的別墅、豪宅這樣的東西。這整個是上行下效的過程,所以說中共的很多事情它都是這樣、這個概念。

主持人:最近中共似乎在順應民意,宣佈進行全國普查,那事實上我們看到造成豪華大樓的根本原因,與中共的現行體制是脫不了關係的。那您認為呢?

杰森:當然是這樣了。事實上中共倒不是順應民意去做這事,它是看到它整個官員已經……讓這樣的趨勢下來,它所有的財政收入都要被官員糟蹋了。

你就比如說阜陽,它不但把當地的錢花完,一個紀委要蓋,那麼跟著縣委也要蓋,糧食局也要蓋、社保局也要蓋,那麼各個局都要蓋的時候,那整個地方財政本來就赤字三億,根本已經完蛋了。

所以說很多中共的所謂懲治它的官員腐敗的這種舉措都是迫不得已才做的,但它的結果都是適得其反的。

你比如我們舉個例子,前一段時間,中共規定它各級政府官員說,不許到外頭商業經營的店去用公款吃喝,那麼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了。下面的對策是,那好,你不讓我用公款吃喝,那我自己建。

光吉林省這一個省就建了240多個所謂的訓練中心、招待所,建築投入就投入了24億,後期又裝修了3億。而運行到現在,幾年下來又虧損了2億多。它一個政策下來,整個國家虧損了近30億。

另外,目前在處分的4個單位裡頭,它把這4個單位收回來,在當地拍賣。你比如重慶市忠縣的黃金鎮那個像天安門廣場的鎮政府,它收回來拍賣,那當地誰買得起?幾千萬的樓誰買得起?一棟樓賣給當地派出所了,另一棟樓閒置沒人用,怎麼呢?還是該誰住誰住,責任人沒有一個追究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你也可以看到,它所有這些追究的過程,使真正的資財反倒又浪費了,這就是中共的一個反效果。

而且它只提出問題,它不敢讓老百姓監督,它總是說我自我監督。在這個過程中它也反覆說,你看我自己監督我自己,我讓各個官員上報,那各官員本身是犯罪份子,你讓他上報什麼?他能自己去自首嗎?他不會的。

它不敢發動群眾,因為啥呢?它一發動群眾,那麼群眾不會去追究各地官員所花的1千、1萬、2千萬這種小錢。他直接就會問,為什麼中央在北京蓋了個垃圾一樣的27億的大劇院。那個大劇院將來每年5千萬電費誰付?所有這些事情你都可以看到,中共不敢真正發動人民去解決它的腐敗問題,它只敢讓一些所謂的黑社會內部去治理。

主持人:因為人民就要它還政於民了。

杰森:是這樣子的。

主持人:好,因為時間關係,今天我們只能談到這裡,感謝您的深入分析。各位觀眾朋友,也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節目時間再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