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博物館展出19世紀台灣刺繡之美

Facebook

【新唐人】目前台北歷史博物館正在舉辦為期半年的台灣傳統精致刺繡展,作品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呈現台灣文化兼容并蓄的內涵,這些展品來自台灣三家館藏及收藏家之手,現在就帶您一起欣賞。

台北歷史博物館展出台灣刺繡,這些作品全部出自早期台灣婦女的慧心巧手,呈現出19世紀到20世紀初,早期台灣的工藝文化,展覽主題分為戲劇及喜慶壽宴兩大部分。

戲劇方面包括服裝配戴及舞台裝置,演員的服裝佩戴必須強調耀眼醒目,而最能使服裝達到此特色的便是刺繡。台灣傳統戲劇以歌仔戲為代表,此次展覽中可見到楊麗花和葉青所穿過的戲服。

喜慶壽宴方面可分為大件繡品和穿戴繡品兩部分,大件繡品中有書畫挂軸、受屏、喜幛、八仙彩、桌群或迎神賽會儀式中用的刺繡。

穿戴繡品中有新娘服飾、錢袋和帽子等,由於台灣刺繡源自閩繡和粵繡,因此從中可見閩粵兩地的風俗,後來又融入高山族原住民的織法。

客家收藏家:「這個就是客家的纏花,這個年代大概在1920年代左右,這個特殊在哪里呢,他是完全用手工纏繞方式作出來那個的純欣賞的東西。」

祠堂八仙桌上的看花,是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刺繡,小巧精致而极盡華麗,在台灣僅見於苗栗和新竹的山城,通常看花是放在瓷碗或冰碗上,是純粹觀賞价值的刺繡,也是客家人特殊的祭祀用品。

這次的展出除了讓民眾欣賞到傳統台灣刺繡之美,也讓大家了解台灣早期文化的丰富与熱情。

新唐人記者 白亞仕 李慕白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