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鄭梅玉獨特的草編藝術

【新唐人】台灣的藺草編織傳統技藝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從清乾隆時期以來,台灣的平埔族婦女,編織草席、斗笠等日常用品賺取工資維生,現在藉由鄭梅玉的巧手,草編技藝不只具備實用性,更結合了美觀、趣味性而成為一件件的藝術品。

台灣藺草編織傳統技藝,從清乾隆時期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在一九四_年,此項工藝成為台灣特色之一,藺草吸濕除臭的特性,加上韌性強,往往用于編織草席、籠頭等早期生活用品。

鄭梅玉女士在九年前,跟隨林黃嬌老師學習草編技術后,就一頭栽入草編世界,藉著每天不斷練習,自行鑽研,一點一滴的創作出一件件結合趣味与美觀的藝術品,加上她本身對原住民文化相當有興趣,并居住在擁有七大族群的台東縣,不少作品都与原住民生活有關。

此外,鄭梅玉女士的作品中大量呈現出純朴与自然之美,展出的作品中表現出親子之情、童年生活以及原住民獨特的文化。

精湛的手藝、獨特的草編藝術創作和源源不斷的巧思,使她獲得台灣多項工藝獎,更獲邀國際性展覽。透過鄭梅玉女士,藺草不再只運用于日常家具上,更深刻的表現出它的多樣性与藝術性。

新唐人記者 鐘尚倫 葉家伶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