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0月11日讯】(新唐人记者李元翰报导)胡锦涛的团派主将﹑安徽老乡汪洋﹐被外媒称为胡温政治遗产继承人﹐在海内外被广泛视为改革先行者﹐也是唯一长期抗击薄熙来“唱红打黑”的倒薄先锋。薄熙来倒台后﹐中央级官媒对汪洋的曝光率超乎寻常﹐无任何其他政治局委员可比﹐甚至超过大多数政治局常委。早在2010年﹐香港《动向》杂志披露北京高层可靠消息:汪洋是团派继李克强后推出的第二号总书记人选。
曾专访过胡锦涛派系中央官员的资深媒体人王宇心指出﹐薄熙来﹑王立军事件的出现﹐是中共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巨大危机的征兆﹐已经极大的震撼了中共专制腐败体制﹐中国正处于政治大变革的前夜。胡锦涛通过薄谷王案击溃江泽民派系﹐已定盘由胡主导的十八大布局﹕汪洋接班总书记﹐习近平接班国家主席﹐李克强接班总理。邓小平时代的三权分位体制将在十八大登场。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网站《人民网》专门为汪洋一人设制了丰富多彩的主页﹐大标题为《汪洋﹕从“亲民市长”到爱“拍砖”的思想解放“弄潮儿”》﹐下设5个专栏《思想之光》﹑《实践之行》﹑《亲民之举》﹑《网民互动》﹑《人民网评》﹐内有大量图片和文章﹐包括汪洋下基层考察﹑会见外宾等图片。这是连所有政治局常委都没有的独特待遇。(http://leaders.people.com.cn/GB/7224738.html)
汪洋铜陵大刀阔斧改革 发起全国大讨论
汪洋生于1955年﹐安徽宿州人﹐幼年丧父,母亲是小学教师,家境贫寒,住在一栋破旧的平房﹐但家教甚严﹐汪洋非常孝顺﹐很小就替母亲分担家中的压力,8岁时就拉地扳车挣钱﹐读中学时﹐迫于家庭困难退学了,到当地的食品厂做工人﹐一干就是4年,因为他能吃苦,很快就当了车间主任。
汪洋一直勤于学习﹐1976年他被调到五七干校做教员,这是他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后来担任教研室副主任,并于79年到中央党校政治经济专业学习一年多。1980年,汪洋调到宿县地委党校担任教员,一年后成为共青团安徽省宿县地委副书记﹐26岁即官至副处级。
26岁的年龄,胡锦涛刚当上普通技术员,习近平刚读完三年大学毕业,李克强正在北大读书。1982年,汪洋成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长﹐83年升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28岁即官至副厅级。83年当时﹐胡锦涛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李克强任北大团委书记。
1988年﹐33岁的汪洋出任安徽铜陵市长﹐民间称他为“娃娃市长”﹐ 汪洋在铜陵对旧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三铁”体制(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推出住房制度﹑用工制度、干部管理、机构设置﹑国有企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汪洋的改革举措招致从地方到中央高层保守势力的反对。
89年“六四”事件和东欧共产党垮台后﹐上台的江泽民紧跟保守派大佬向左转﹐使得改革一度陷入停顿。就在江泽民刮左风的鼎盛时期﹐1991年11月14日,汪洋主持写作班子在《铜陵日报》发表长篇文章《醒来,铜陵!》,呼吁“必须解放思想,向一切僵化、陈腐、封闭的思想观念开刀”﹐当地电台同日播出。
此文立即带来巨大震撼,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中留下重要一笔﹐《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醒来,不仅仅是铜陵!》。汪洋当时在电视讲话中说:要改变观念!有人“养鱼怕偷”,“做生意怕骗”,就是不怕穷?这与此后邓小平南巡谈话思想很接近,成为邓南巡造势的前奏。
香港《动向》杂志引述在北京高层做政务襄赞事务的退休学者们反映:“在‘八九﹑六四’阴影尚重的90﹑91年敢把继续改革﹑发展经济放在政务第一位,确实是大胆的政治赌博。”邓南巡途中在合肥歇脚,专门点名见汪洋,因为此前政治局高层为铜陵改革吵得一塌糊涂,最后定论只好交给邓。邓不阴不阳对登门请旨的江泽民说:“让他先试试。”
92年2月邓南巡视察安徽时,要求汪洋在省领导面前宣读这篇《醒来,铜陵!》﹐之后,汪洋得到了邓的赏识提拔﹐称赞他是个人才。有“古铜都”之称的铜陵市至今仍是安徽省改革开放示范城市﹐中国青铜文化节即是从1992年在铜陵开始的,汪洋当时的主旨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92年两会期间,汪洋在北京拜访曾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受到万里力挺。万里委员长当时在人大会议上说:“铜陵讨论改革开放,要解放思想,我赞成。”国家体改办主任李铁映也专程到铜陵视察,总结铜陵城市改革的经验。万里是中共八大元老中现在唯一在世的元老,曾在安徽首推“包产到户”,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安徽。
此后不久,汪洋升任安徽省长助理兼省计委主任。1993年,38岁的汪洋出任安徽副省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动向》杂志引述一位比较倾向胡汪的退休官员私下透露说:“邓看出江泽民是个‘不成气的东西’,提前敲定胡锦涛接班并给胡勾画团派班底。”汪洋任副省长6年期间,在中国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系研究生班在职学习,获硕士学位。
从中央到重庆﹕汪洋推出六项制度改革
1999年,年仅44岁的汪洋被提拔到中央,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并担任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2003年,汪洋被胡锦涛﹑温家宝任命为国务院副秘书长,成为温家宝总理的左右手﹐负责国务院办公厅的日常工作,并兼任国家机关党组副书记、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员等职。
温家宝刚担任总理正处于能力被质疑的关键时期,汪洋有效的帮助温家宝稳固了权力。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人员评价汪洋“雷厉风行,有很多现代的观念和理念,改革和创新的意识很强”。汪洋在国务院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过去的团中央直属领导胡锦涛寄予厚望﹐胡锦涛﹑温家宝出访﹐汪洋多有陪同。
汪洋2005年底空降重庆出任市委书记,《动向》杂志指出﹐因为汪洋在国务院负责过全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涉及到西南开发暨重庆的发展规划﹔汪到重庆过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曾以国务院副秘书长的身份去四川处理过汉源十万人对抗政府征地建水电站的群体事件。重庆直辖于中央后,四川省与重庆市的矛盾丛生,胡温一致认为汪是最合适的协调人选。
汪洋到任后﹐严厉整顿重庆官风。2006年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强调“求真务实”的汪洋走在抗旱第一线,他接受央视访问时表示,GDP远不及人命重要﹐“GDP可以少,人命要确保”成了名言。当时﹐汪洋到农贸市场视察,城管狐假虎威喝令菜农站起来回话﹐汪洋抓起一个大青椒砸向该城管,说“不看了﹐走﹗”丢下一班官员转身离去。
2006年﹐汪洋在重庆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上说:“想听领导讲真话,就得允许领导讲错话。”汪洋在会上还说:“如果把‘和谐’二字拆开,‘禾’加‘口’为‘和’,就是人人有饭吃;‘言’加‘皆’为‘谐’,就是人人有话说。”此前﹐汪洋指出﹐“权力就是责任,工作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不能只当作口号喊。
还有一次,汪洋到三峡库区考察﹐早晨起来到县城的广场走走,看到几个警察正在驱逐休闲锻炼的群众,他非常生气,批评这种做法说:“这样我们和封建军阀有什么区别?”另一次到区县考察,汪洋下车时发现烈日下另一个路口被拦住了一长串车,他气愤的讲:“不要把我们摆在群众的对立面。”
也有人指汪洋是在作秀﹐但后来“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的大考验﹐再次证实了汪洋开明、冷静、务实的作风。当时,重庆杨家坪“钉子户”户主杨武爬上孤岛般的楼顶,把一面写有“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挂在屋顶,大喊:“我要见汪洋!”舆论一下子将汪洋推到了风口浪尖。
汪洋没有封闭媒体的报导,也没有动用执法部门“硬来”,而是指示各方与户主积极谈判,最终达成了和解,赢得海内外舆论称赞。有媒体说,汪洋此举为各级地方政府解决同类纠纷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板。但是﹐显然其他地区并没有借鉴﹐各地强拆引发的自焚事件频发。
2006年底,汪洋在重庆出台了一份传媒改革文件,在全国首开先例﹐要求重庆市领导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动外﹐《重庆日报》二版刊发消息,原则上不超过1000字;广播电视报导不上头条,原则上不超过3分钟﹐整顿党报版面,“要腾出大量头条的版面和时段用于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报导”。汪洋称﹕“让读者习惯到二版找汪洋。”
2007年汪洋说﹐必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定不移地反腐败。1至9月重庆市查办职务犯罪654人,县处级以上干部125人,其中厅级干部4人。此前﹐汪洋指出﹐有的干部八小时之外疲于应酬、沉溺玩乐,改变这种风气,读书是一剂良药﹐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知识文化。他推荐一些书目作为“寒假作业”布置给官员﹐包括畅销全球的普利策奖得主名著《世界是平的》。
汪洋主政重庆近两年期间﹐发现政府部门对于民营企业处处为难,他要求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给予最大程度的宽容﹑先发展后规范﹐并聘请全球500强企业老总做政府顾问团,为重庆发展在网上向全球问计。重庆社科院企业所王秀模所长说,汪洋对重庆的贡献有三点:一是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城乡统筹发展;三是“一圈两翼”战略。
“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是打造以重庆市主城九区为核心、1小时车程为半径包括周边14个区县在内的“1小时经济圈”,并建设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库区“两翼”。
汪洋带领众官员经过跋山涉水走访基层的层层考证﹐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概念,推出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公共财政、农村金融、行政体制等六项制度改革﹐得到胡锦涛的赞同﹐200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和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拥有政策资金扶持,成为中国“新特区”。
胡锦涛十七大推举的团派接班人选李克强﹐被江泽民﹑曾庆红阻挡﹐以习近平﹑李克强双接班取代。富有改革创新意识和经验的团派主将汪洋﹐成为胡锦涛心目中新的接班人选。十七大后,汪洋被胡锦涛调派出任广东省委书记,完成了冲刺中南海最高领导层的资历积累。
先后在直辖市和广东这两个必须由政治局委员才能担任的重地担当一把手,汪洋这种资历从中共建政以来,都是难以有人望其项背的﹐包括现任总书记胡锦涛。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央级刊物2009年底刊文《“少帅”汪洋》称他﹕“在地方打滚过,也在中央历练过,既有鲜明的团系色彩,又是难得的财经好手,前途无可限量,未来当有想象空间。”
(本系列报导):
胡接班人汪洋改革之路(2)﹕治粤腾笼换鸟
http://www.ntdtv.com/xtr/gb/2012/10/14/a780095.html
胡接班人汪洋改革之路(3)﹕推行政改胡掌舵
http://www.ntdtv.com/xtr/gb/2012/10/18/a78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