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5月17日訊】提到蒙古,很多人會聯想到廣闊的草原,馬奶茶,策馬奔騰的少年。但在文革時,蒙古人的身份,竟然成為苦難的來源。在文革50週年之際,人們有機會了解這個曾經縱橫世界版圖的鐵騎民族,在文革中到底遭受了甚麼。
「『文化大革命』實際上是從內蒙古開始的。因為毛澤東首先必須把內蒙古安定下來,然後他才能在全國……比如說他要打倒劉少奇也罷,他要打倒鄧小平也罷,他要發動『文化大革命』也罷,他必須首先做到這一點。內蒙古不讓毛澤東放心啊,內蒙古有那麼多『挎洋刀的』,也就是日本人培養的幾萬知識份子,這些知識份子在日本人走了以後,他們沒有熱愛中共,他們要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合併統一,毛澤東很不放心。」
這是日本靜岡大學教授楊海英,在《沒有墓碑的草原》一書中提出的壹個觀點。楊海英教授採訪100多名親歷者,並參考了大量的時政,歷史資料,以14位蒙古人的述說為軸心,寫下了對內蒙古文革大屠殺的實錄,這本書的日文版獲得第十四屆司馬遼太郎大獎。
今年是文革爆發50週年,人們有機會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蒙古族,在十年浩劫中所受的苦難。德國人權組織「支援受迫害族群協會」(Gesellschaft für bedrohte Völker)計劃在今年推出一系列紀念文革50週年的專題節目,包括內蒙古專輯。楊海英教授和流亡德國的蒙古族維權領袖席海明先生,已經受邀參加這一項目。
流亡德國的蒙古族維權領袖席海明:「對文革不進行深刻的反思和總結,中國歷史的發展還是會出問題的。所以覺得這個很重要,正好趕上50週年了,他們要搞這麼個活動,跟我們商量,我們也覺得很有意義。」
席海明認為,一個民族要對自己的歷史有全面的認識,不僅是曾經的輝煌,也包括曾受過的苦難,例如文革中的「內蒙古人民黨事件」。
席海明:「內蒙古人民黨它最早成立是1925年在張家口。當時是共產國際支持,國共兩黨也支持。國共分裂了以後,27年他們也是發生了分裂。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呢,在內蒙東部區,蒙古人又成立了內人黨。這個內人黨因為跟共產黨的軍隊控制東北最後談判以後,集體轉入共產黨了。在文革中,中共認為這個黨還是地下存在,所以挖內人黨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打死了蒙古人將近6萬人。」
當時才十幾歲的席海明親身經歷爺爺在被抓42天後遭打死,如今花甲之年的他對此仍記憶猶新。
席海明:「漢人地區(中共)它是搞階級鬥爭。按你的出身啦,或者參加過國民黨啦。蒙古人(中共)它不管你甚麼,只要你是蒙古人,它就認為你是罪人。我爺爺就是被打死了以後扔到井裡,他們說是自殺了。其實我們也看屍體了,腦袋被打一個大窟窿。」
席海明說,中共在審判四人幫時,承認屠殺了16,222名蒙古人。但是75年北方邊防工作會議,烏蘭夫講話時說是35,000多人被打死。文革後,據內蒙古一些知識份子調查,被屠殺人數將近60,000。差距為甚麼這麼大?這就是現在進行這項工作的重要性。
蒙古族曾經將元朝的版圖擴展成為橫跨歐亞的帝國,而今天蒙古人只有400多萬,生活在內蒙的漢人約有1800萬。隨著漢人移民和農業墾殖,草原也逐漸荒漠化。蒙語雖然在文革後不被禁止使用,但在蒙古族地區的實際使用已經萎縮。
採訪/陳漢 編輯/尚燕 後製/田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