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中共「反壟斷」為何專找「外企」?

【新唐人2014年09月04日訊】【熱點互動】(1205)中共反壟斷」為何專找「外企」?:随着在华投资环境的恶化,外企是否会陆续撤离?

主持人:觀眾朋友好,關注全球熱點與您真誠互動,歡迎您收看這一期的《熱點互動》熱線直播節目。中共的「反壟斷」利劍飛舞,從液晶面板到鋅片,目前汽車行業更是這場風暴的中心。從不久以前對12家日產企業開出了12億的罰單之後,奧迪公司更是接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罰單18億元。

有一個問題不禁要問:為何中共的「反壟斷」要專門針對「外企」來下手呢?難道中國的企業沒有壟斷行為嗎?圍繞著相關話題我們今天將和觀眾朋友展開討論,在開始之前首先請大家觀看一段背景短片。

打出送另一半回家的簡體中文字幕,德國賓士在中國的廣告,充滿情調。但諷刺的是現在包括賓士、BMW、奧迪等歐美外企也似乎被逼著要回家,因為中共持續對他們祭出反壟斷調查。

美國商會調查指出,近五成美國企業表示,他們成了中共反壟斷和企業定價調查的對像,如果不改善,外企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將會減少。而日本媒體指出,中國已開始「像已開發國家一樣」運用《反壟斷法》,但在執行層面,當局的「自由裁量權」很大。

歐洲商會表示,在大陸經營10年以上的歐洲公司中,有超過六成認為,在中國大陸開展業務的難度加大,專家表示,之後如果發生外企出走潮,將為中國經濟雪上添霜。

主持人:觀眾朋友,您現在正在收看的是《熱點互動》的熱線直播節目。今天我們探討的話題是:「反壟斷」為何專找「外企」下手?歡迎您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參與討論,熱線電話號碼是:646-519-2879;中國大陸的觀眾朋友們也可以撥打屏幕下方的免費電話參與我們今天的節目。今天我們請到了兩位嘉賓,一位是在現場政論家橫河先生;另外一位我們通過Skype連線,南卡大學愛肯商學院的謝田教授。今天請兩位來就這樣一個問題來談一談。

就在昨天我們看到美國的在中國的商會發布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就指出,說中共正在用不透明的法律打壓外國公司。那麼我們也聯想到在此前8月13日歐盟的歐洲的商會同樣發出了這樣的一些指責。那麼中共當局在不公平的使用強硬的手段對待外國的公司。面對著這兩家商會的指控,我不知道橫河先生您有沒有看到這其中的跡象?現在的跡象是否顯示出這兩家商會所提出的這樣一個指稱?

橫河:反壟斷調查只是目前的一個新的方法而已。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先是對英國的那個製藥公司,就是葛蘭素史克進行反腐敗的調查,就是賄賂的調查。到今年就有一系列的對食品工業,對給麥當勞那些提供食品的美國的食品工業,到現在。我覺得這實際上是一個跡象,我認為表達的就是外國的大企業和中共合作的蜜月期現在過去了。

主持人:好。我們看到針對這樣的一個指控,其實昨天在中共外交部的記者會上記者也問到了相關的問題,中共外交部的發言人秦剛有這樣一個說法,他說中共這個反壟斷調查是透明的、公正的。我不知道謝田教授您對此有什麼樣的回應,您覺得是這樣嗎?

謝田:首先這個反壟斷調查,我們知道是突如其來的。也就是最近幾個月之間,突然對幾十家西方企業同時開展反壟斷調查。這個你從這個技術層面看的話,這就是不可能的。一般認為如果一個政府要對一個大企業進行這種反壟斷調查的話,從取證到慢慢調查、蒐集資料,一般都要幾年的時間。要提出訴訟的話也要很長的時間,你不可能說所有這些企業突然同時被調查,這是不可能的。

中共政府的發言人說它是那個公開的、透明的,這個就更不可信啦。首先我們就知道很多外企的經理啊、總經理啊、CEO他們一直都告訴我們,他們被中共的官員召見,實際上中共官員基本上是用一種恐嚇的態度告訴他們說:你就照辦,要不然的話你就危險。實際上我們知道它顯然不是一個公開的,也不是個透明的,並且從中共自己的法律體制來看的話,它也不可能做到一個公正的反壟斷調查。

主持人:那麼從中共目前的反壟斷的這場運動當中,究竟透露出什麼樣的一個訊息?我們也聽聽觀眾朋友對此怎麼想的?紐約的王先生,王先生您好!

王先生:中共的排外從毛澤東就開始了,或者不是從毛澤東,從斯大林就開始了。所有共產黨都排外,對不對?為什麼這次中共開放,那個改革開放呢?就是鄧小平看到台灣引進外資。國民黨剛到台灣,台灣也是沒有辦法,是美國人叫它引進外資,然後拼命發展經濟,台灣的小經濟就開始起飛了,小經濟好了以後就大經濟起來了。

這就是鄧小平看到的,所以就學台灣嘛!他改革開放就是學台灣嘛!咱們也該開放引進外資。那要是毛澤東引進外資那還得了!這個資本主義是跟我們共產主義是對立的,那還得了!共產黨除了鄧小平還有一點點眼光以外,這共產黨哪一個有眼光!你看回教,這出產那麼多石油,它也是排外嘛!這排外遲早要完蛋的。我倒希望它排外,這台灣也笨,還跟它搞在一起。

主持人:謝謝王先生,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不知道橫河先生您對觀眾朋友他提出的這些觀點,您有什麼一個回應?同時我還有一個問題,既然提到這個反壟斷,我們看到中共官方的媒體拿出一個非常具體的現象。目前汽車行業確實是這場運動的漩渦,那麼它指說寶馬啊、奔馳還有路虎等車型在中國市場的售價非常高,與國外的差價可以高達3倍以上。究竟這個差價是怎麼造成的?是不是他們壟斷的一個證據?您怎麼認識?

橫河:首先就講壟斷的問題,既然你有這麼多的汽車的廠家,就包括國內有汽車廠家,然後外國也有汽車廠家,壟斷的話它一般情況下指的是你在這個市場份額當中要占到絕大多數,然後你才可以稱之為壟斷。像原來在美國的話,Bell公司,那就是說它壟斷,因為它把電話這個行業全部壟斷了。最後就是用反壟斷的方法,就是把它拆成7個Baby Bells,就是7個小的Bell公司,那麼在互相之間讓它們競爭去。

那麼只要有這個競爭存在,那就不存在壟斷的問題。所以首先你講外國哪一家的企業可以在中國說占到了20%的市場份額,那還可以說說你在壟斷。所以這些汽車公司是談不上是壟斷的。

至於說價格高,價格高跟壟斷還沒有什麼很大的關係。價格高,真正就是說你把各種因素算在一起,那個進口到中國的車本身的價格,比起其它國家來的話可能不會高到什麼3倍的價格,這是不可能的,可能會稍微高一些。但是在中國加上稅收,再加上其它各種各樣的因素。就是這個錢並不是由汽車公司賺到的,而是被中國政府給賺去了。

所以這個價格高不能夠算在外國公司的頭上,這個有人有計算的,就是稅收要占了多少,然後什麼牌照啊,就各種各樣的附加的收費啊,那都不是汽車公司本身的。汽車公司本身的這個價格,可能比其它國家像美國要高一些,但是不至於高到幾倍的程度,我想不會有。所以這個問題在於這個利潤,就是說這麼高的巨額的差價和利潤,究竟誰賺去了?這個是更重要的,就是說該討論,而不是討論它現在是不是真的壟斷的問題。

主持人:接下來我想請教一下謝田教授,那麼這一系列的跡象,我們可以看到清一色的這場反壟斷的運動或者是風暴,完全是針對外國企業。那麼也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這是不是為了保護中國的企業?但是有人對此說不。在昨天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在接受《中國日報》採訪的時候,他就說中國的反壟斷調查不是保護國內企業利益的工具。您對他的說法您覺得可信嗎?您對這個背後又有什麼樣的一個解讀?

謝田:首先我們必須指出中國確實存在壟斷,在很多最大的這個最主要的國民經濟中最主要的行業,比方電訊啊、能源啊、交通啊,這些都存在著大量的壟斷。 這些壟斷實際上恰恰是被中共的國有企業在壟斷,而國營企業壟斷和任何企業壟斷一樣,壟斷必然造成價格高漲、服務質量低下,最後損害消費者。

中國的壟斷實際上不應該是針對汽車行業,剛才橫河先生也提到,中國有幾十家汽車企業,很難形成真正的壟斷。但是中國確實有條塊化的問題,比方說,記得幾年前有人告訴我,上海市政府就不允許桑塔納(Volkswagen Santana)之外的廠牌車進入上海,這種狀況其實起到的作用跟壟斷是一樣的。

壟斷在中國現在看來,最大的問題是它提出的時機,顯然不是正常的、純粹從經濟或從保護消費者利益的角度,而是跟政治運動連繫起來的,所以突然大規模出現密集性的壟斷、反壟斷。並且反壟斷的行業,像我們剛提到的汽車行業不是真正具有壟斷事業的行業,真正壟斷的是其它行業,但是並沒有在那些行業針對國企或其它行業提出壟斷。

我們看來這整個就是政治性的運動,像歐洲商會、美國商會都提出不同的意見;這兩個商會以往對中共的經濟政策基本上很少發表反對意見,顯然這一次看來他們誰也坐不住了。

主持人:我們看到這一波運動的種種跡象,一是反壟斷調查而且還有高額罰單,或者是對高管進行調查而且其中還有手段。我們關注到德國的汽車配件廠商 Elring Klinger執行長Stefan Wolf告訴《斯圖加特日報》,中國當局通知德國三家汽車配件生產企業,不能在中國獨立經營,要和中國建立合資企業。究竟背後是什麼樣的意涵?為什麼有這樣的手段?這背後有什麼目的?橫河先生,您怎麼解讀?

橫河:我覺得一方面可能是技術問題,希望通過合資,在技術轉讓的過程當中,中國能夠得到這方面的技術。這可能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因素,是讓看上去還有一些利潤空間的外國大的零部件企業和中共這些大的集團分利;不能光你賺錢,我也得賺一點。像整機、配件,整機進去它可以通過稅收的方法來賺,但是零部件的方法它可能覺得它賺不到。

另外,稅收是政府收的,那些利益集團可能拿不到錢,一旦形成合資企業,強制性的合資就使得相當一部分利潤可以流到跟它合資的企業,而這些企業背後是有中共的一些利益集團在裡頭。我想可能有這麼幾個因素。因為它談到零部件的問題,它舉了一個壟斷的例子:零部件加起來是整機的1300%。所以它認為這是壟斷,實際上這它不是壟斷。因為如果零部件太貴、維修太貴,人家可以不買這家公司的車,可以買其它公司的車;如果人家還是要買,就是買它的牌子,這一家廠牌就值這麼多錢。所以在這一方面不能夠說是反壟斷,而是有其它方面的因素。

主持人:觀眾朋友,您現在正在收看的是《熱點互動》熱線直播節目,今天我們探討的話題是「中共『反壟斷』為何專找『外企』動手?」歡迎您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參與討論,熱線電話號碼是:646-519-2879。

今天我們既然談到了中共的反壟斷運動,無論表象是什麼,有一個根本的問題,為什麼中共在這個時候進行這麼大規模、聲勢非常大、風暴性的反壟斷運動?橫河先生,您對此有什麼見解?

橫河:我覺得有幾方面因素,第一方面的因素可能中共覺得現在翅膀硬了。當年它是需要外資,所以給外資很多優惠條件,這種優惠超出一般。所以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外國的大企業和中共勾結在一起,經濟上、政治上勾結在一起,然後在中國賺大錢,因此中共實際上給了他們很多政策上的優惠。但是政策上的優惠是會改變的,因為它不是法律,它不是一個正常的環境。所謂「政策」的話,就是我給你一個不正常的環境,給你很多優惠,讓你可以賺錢。現在它覺得翅膀硬了,不太需要這麼大規模的外資了。

我們知道現在中國所謂的「外資」,有絕大部分是中國的那些貪官污吏們將資金轉到外國、離岸公司,然後再轉回去冒充外資,他已經有很多流動資金,他不需要了。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也跟利潤空間的減少有關係。原來是跟這些外資要分利的,現在隨著中國人口紅利慢慢減少,勞動力成本要升高,原料成本要增加,這樣一來,利潤空間就少了。利潤空間少了以後,中共和這些利益集團不可能把它這一部分利益降低,所以就逼迫外資把他們的利潤空間降低。

用這種方式,實際上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買中國的一些中產階級。就是說,你看,你們說消費貴了,消費貴是因為這些外資引起的。所以強迫他們吐血,強迫他們把這部分錢交出來,然後來買通中國的消費者。我想這也是一個因素,就用這種方式保持自己的利潤不變,同時又能夠做到一定的好處。這是單純從「反壟斷」這個角度上來看。

主持人:接下來請教謝田教授,對於「反壟斷」目前在中國大陸颳起的這場風暴您怎麼看?為什麼在此時推展這樣的運動?而且是全數颳向外企,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玄機?

謝田:剛才橫河先生的觀點,我好像還有點保留。中國現在有二、三十家汽車企業,但實際上真正核心的技術還是依賴於外國企業。中國有很多裝配工廠、有自己的品牌,但是最核心的發動機、最高尖端技術仍然需要進口。所以從經濟上來講,中共的行為非常的可疑。

剛才我們也提到,它反壟斷的時機也不對,如果在任何一個正常國家,一項反壟斷調查可以持續幾年、好幾年甚至十幾年,中共怎麼可能在幾個月之間就把幾十家外企一齊推上了反壟斷的斷頭台?事實上我們看到這是非常不合理。並且我們也知道,中共並不是真正的想要反壟斷,因為中國最大的壟斷企業是中共的國企本身,它根本沒有意願要把國企分拆開來,讓它們互相真正的競爭,給老百姓帶來利益。

據我看來,西方社會也好,學術界也好,對中共這個做法都感到非常奇怪,覺得不可思議。

我倒覺得有一個可能,因為我們從經濟上實在找不出原因,我們可以看政治上的原因。中共現在所謂的「反腐」和「內鬥」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而當年引進這些汽車外資行業、企業的時候,是當時當政的不管是商業部也好、外貿部也好或總理、副總理級的這些官員,他們從中得到了好處,引進了這些外資。若現在開始清算這些外資企業,不能像對待國企一樣,派個調查組就進去了,不可以就隨便進到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只能通過用「反壟斷」做為幌子、做為一個藉口,藉機進去查人、查薪資、查各種各樣的關係、頭銜、歷史銷售,也許從這個方法可以打擊對手。

就是說,實際上是中共的內鬥白熱化,可能延伸到了經濟領域。我覺得這可能是現在突然反壟斷的一個背後原因。

主持人:我們也聽聽觀眾朋友對此怎麼看?我們再接聽紐約王先生的電話,王先生您好。

紐約王先生:你好。外資,可以講沒有一家是壟斷,真正壟斷的是中國的國家公司。打個比方,國家的汽油公司,它沒有第2家,只有它1家,它要漲多少就漲多少,這種公司叫壟斷,沒有人跟它競爭,那就叫壟斷。假如外資企業,好比只有1家,沒有第2家去跟它競爭,這也是中國共產黨規定。打個比方,日本要開進去,它不讓日本來;這個不讓、那個不讓,就等於無形中幫助外國公司獨家經營,這叫壟斷。這種壟斷不是它自己要壟斷,是你國家搞鬼。它今天為什麼要搞這個?就是敲詐,敲詐外國人。

主持人:謝謝王先生。王先生提出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我想請教橫河先生。「壟斷」為什麼專門針對外國的企業?難道中國的企業沒有壟斷嗎?或者換一個問題,這些外資企業在中國究竟有多大的資本可以實現壟斷?您怎麼認識?

橫河:這剛才已經說了,外國企業要在中國完全壟斷比較困難,至少現在這麼多企業當中,像汽車行業甚至奶粉業都不能算壟斷,各個行業具體的應該分開來算。整體來說,我覺得是在收拾一些外國企業,用各種方式,可以是反腐敗、反行賄;可以是食品衛生、其它的因素。

但是具體分析,像奶粉業就無法打擊外國的奶粉。那你想想看,是不是要提升中國的民族工業呢?但是你要知道,中國的民族工業、中國民族的奶粉業為什麼會讓西方的奶粉業能夠打進來?外國的奶粉業能夠打進來?這麼大一個國家要喝牛奶、要吃奶粉全靠外國是不可能的,你必需要自己解決;那是「三聚氰胺」,中國企業自己把自己給打垮了,不是外企打垮的。外企如果有一、兩家企業能夠大量進入中國的話,完全是中國的企業自己把自己給毀了,自己把自己的市場給送出去了,這跟外資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你再打擊也沒有用。

如果消費者對自己的產品完全喪失信心的話,你把外資打得落花流水還是沒有用,你把它徹底趕出去人家還是不敢喝你的牛奶,還是不敢喝你的奶粉,喝了以後得結石那有什麼用嘛!

主持人:接下來請教一下謝田教授,剛才兩位也都在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經濟層面的相關因素。過去中國拚命吸引外資,難道現在要打擊外資、不再吸引外資了嗎?如果從經濟層面來講,中國的經濟現在究竟處在什麼狀況?謝田教授,您有什麼觀察?

謝田:我覺得中國還是需要外資的。首先我們也知道中國存在很多假外資,中國現在還有更嚴峻的錢荒和資金外逃的問題,它這個時候是更需要外資的,這顯然和它現在驅趕外資的行為有一點背道而馳。我為什麼認為呢?中共現在的行為是非常的瘋狂也非常的反常。

我舉一個反常的例子,比方說,中國政府在為它所謂的「反壟斷」辯護的時候引用了一些例子,比方其它西方國家在中國搞「價格操縱」。實際上價格操縱和壟斷根本是兩件事情。

從另一個角度我們還可以看到,指控「反壟斷」,必須進行反壟斷的調查,而中國政府在進行反壟斷調查的時候,也會一個個徵求調查專家們的意見,是偏向於西方公司?還是中國公司?只有一個中國的反壟斷專家據說是傾向於保護西方公司,認為西方公司沒有問題。這個人恰恰被從反壟斷調查專家組當中給撤掉了。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它並不是真正在進行所謂「反壟斷」,顯然這是政治上的風暴。

主持人:最後一個問題我想請教橫河先生。請您從經濟角度分析,既然歐洲商會和美國商會提出對外企的打擊行動,面對這樣的行動,外企會不會撤資?您怎麼觀察?

橫河:我們剛才講了,外企很多是跟中共有勾結,在共同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富,實際上是結合在一起的,所以當時給了外企很多好處,不然它怎麼會進去?!進去中國,就是利潤比其它地方高;會不會撤呢?這就看中共,最終會用胡蘿蔔加大棒,最終給它大棒多還是胡蘿蔔多?如果中共看到不行了,確實會損害到它統治集團的利益,那它可能會繼續讓利。因為這個東西是不穩定的,它是屬於人治,再讓利也是政策,也是人制定的政策。

反壟斷雖是法律,但在中國,這種法律的執行,人治的因素很高,它可以隨時撤回去。對於外資來說,本來是沒有什麼可抱怨的,本來就是因為它給了你過多的好處你才會進去的,因此,現在它不給你也沒什麼可抱怨的。實際上西方政府對中共很多事情的「綏靖政策」是來源於大公司在他們本國進行的一種遊說活動,給政府施加壓力才實現綏靖政策的。

當它們自己遇到困境的時候,實際上我覺得對於外企來說它應該預料到這一點,就像微軟一樣的,微軟已經把全世界的簡體中文的搜索結果全都封鎖掉了,你還抱怨誰?!

主持人:非常感謝兩位的點評分析,也感謝觀眾朋友們的參與和收看,我們下次節目再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