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高考 – 你還會為之歡喜為之愁嗎?

【新唐人2014年06月11日訊】【熱點互動】(1168)高考 – 你還會為之歡喜為之愁嗎?中共權貴被固定群體所把持,社會流動大不易。

主持人:觀眾朋友好,關注全球熱點,與您真誠互動,歡迎您收看這一期的《熱點互動》熱線直播節目。

中國大陸的高考剛剛結束,作為考生來說緊張了多年,剛剛長長的噓了一口氣。過去高考在人的一生之中被認為是一個獨木橋,唯一可以成為最後發展的一個機會。但是現在的光環是否還在呢?那麼中共官方的數據顯示有10%的考生現在棄考,這現象的背後究竟又說明了什麼?又折射出什麼樣的社會現象?我們先一起來看一段資料短片。

黑龍江高三畢業生王毅:「在大學學什麼專業比較保準呢?一個是學醫,一個是學法律。」

在中國的黑龍江,高三畢業生王毅,正在規劃自己的大學夢,在他心目中,這關係到未來的生計。

黑龍江高三畢業生王毅:「學這兩個專業不可能餓死人。」

當然,實現這個願望的前提是他先得在高考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在6月7日、8日這兩天,中國有939萬的高中畢業生走進考場,為自己未來四年大學何去何從,全力一戰。

比學生更焦慮的是他們的父母,在他們眼裡,高考是改變子女人生境遇的機會。

王毅的父親:「我就想讓他們將來有點出息。」

高考,一度被視為中國普通家庭,實現社會流動最重要的途徑,在1978年恢復高考後,第一年就考上北大的王軍濤說,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十幾年來,民眾想要通過教育,實現向上層流動的機會已經越來越渺茫,中國的權貴階層幾乎已經是固定的群體。

主持人:好的,觀眾朋友,您現在正在收看的是《熱點互動》的熱線直播節目,今天我們探討的話題是:「高考,你還會為之歡喜為之愁嗎?」歡迎您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參與討論,熱線電話號碼是:646-519-2879;中國大陸的觀眾朋友也可以撥打免費熱線電話:950-403-33999,接通之後再撥:899-116-0297來參加今天的節目。

高考可以說是大家非常熱衷於探討的一個問題,對於所有考生來說,現在剛剛放鬆下去,用撕書來宣洩感情。但是有一個問題,我想大家也非常的關心,就是現在高考背後的光芒是否還存在?那麼圍繞著高考層層面面的問題,我們今天將展開討論。

今天我們請到兩位嘉賓,一位在現場的是在美國大學執教的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的謝田教授,謝教授您好;另外一位嘉賓是通過Skype從美國的矽谷,加州連線的時事評論員藍述先生。

其實兩位都是有這個背景,在中國大陸也接受了教育,以後到海外來,並在這邊工作,同時您又在大學裡。我們今天探討這個話題可以說是有很多兩位的體會。首先,我們提出一個最鮮明的問題,高考在過去來說是一個獨木橋,現在還是這樣嗎?兩位怎麼樣認識?

謝田:我想原來很多人把它作為一個社會公正的標誌,是一些中下層人士的一個機會,當年77年高考剛開始恢復的時候,它可能有一些這樣的因素。因為之前工農兵學院也好,或原來文革中大學被摧毀的也好,但實際上全都是靠中共的權貴他們的關係才能有人進入所謂工農兵學院。那這個基本上也是一個假象啦,就是說它可以讓中下層的人有一個考試的機會,讓一些所謂出生不好的學生有機會脫穎而出,但實際上權貴的影響,或者權貴人士、官二代也好(以前主要是官二代),他們進入大學仍然不受高考的限制。

主持人:其實網上就有一個話說,如果沒有高考的話,不通過這個途徑,你拼得過官二代嗎?那麼就這樣的問題,同時還有剛才我們提出來的,現在這個高考大家的熱衷率是否有些黯然失色?我想再請教一下線上的藍述先生,您怎麼看?

藍述:我覺得作為一個年輕人剛剛從中學出來,然後在社會上尋找更多的機會,這一條基本上變化不大。大家還是認為你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後,你機會會多一點。關鍵的問題是在過去中共只有經濟體制改革、沒有政治改革的這麼一種情況下,它所造成的後果,實際上是機會越來越少了。對於平民來說、對於沒有關係的人,機會越來越少了,這點可能是造成升學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因為很多人覺得上不上學,實際上可能對自己今後的改變、影響沒有像以前那麼重要了,因為很多機會實際上已經被權勢階層給拿走了。

主持人:看來兩位都是支持現在在中國的這個唯一的應試資格──高考並不是唯一的一個機會。目前我也關注到一組數字,就中共官方來說,其實近幾年來應屆考生的棄考率每年基本上都持續在10%左右。那如果按照近千萬的考生來算的話,大概有近100萬的考生棄考,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為什麼會產生這樣一個對高考遽然降溫的現象?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我想聽聽兩位的觀察和探討。

謝田:首先我並不認為中國須要那麼多的大學畢業生,中國最近大學突然的增加,大學數量的增加,招生人數的增加,實際上跟它經濟上的泡沫是同步的。我們看到很多學校擴招了,招人更多了,現在學生錄取的比率也高了,但實際上這個社會還沒有消化得了那麼多,質量也沒那麼好。

所以如果這些學生看到,第一,學費漲得很快,學費漲得那麼快,出來以後,大學生就業也是個問題,那對很多人來說他還不如不考。或者去海外、去國外去上大學,或者乾脆找工作,做其它的事情。所以我想這個都影響棄考率上升。

主持人:藍述先生,我不知道您是持相同的觀點嗎?您對現在的棄考率,大量的人員棄考,您對此怎麼看?

藍述:我覺得從出國留學的角度上來講,確實是很多人出國留學了,因為這裡牽涉到在過去的幾年裡面從中國大陸出來,掀起的第三次移民潮,這個移民潮很多是屬於這種高知識還有一些成功人士。在他們移民的同時,他們都希望他們的孩子到國外來受教育,那很多人的家庭,這些家庭他們的孩子是先一步出來了。

主持人:好,剛才大家都提到移民潮,提到了這些棄考的人有很大一部份人是到海外留學。那麼最近我們看到的這些數字也紛紛顯示,不去參加中國大陸的高考卻參加「洋高考」SAT,那麼究竟這個洋高考和中國大陸的高考有什麼樣一個區別?我想兩位也都在不同國家親自經歷過,也看了很多,謝教授您有什麼看法?

謝田:首先,我們都知道中國的高考一考定終生,你沒有第二次機會,也有很少的一些複考,或者他要等下一年。那所謂的「洋高考」呢,就是我們說的SAT或者ACT這種考試,它不是一個……對於美國的高中畢業生來說,它不是一項決定生死的東西。

首先,高考這個分數的要求就不是唯一的,不是最重要的,是一個重要的,但不是說唯一的重要;還有一個,它可以考很多次,它可以考3次、4次,選一次最好的成績。那這樣的話,考生也比較心平氣和,他也可以很容易的發揮,也不用所有的人都趕在7月幾號都在一起考。實際上這對整個社會平穩的發展、對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好處的。我想很大的區別在這裡。

主持人:那麼很多人選擇洋高考,那就選擇了海外的教育,很多的學生在高中階段,甚至是初中階段就已經到海外進行留學了,我想很多的家長也是看中了海外的留學制度和在中共的統治下教育制度的一個巨大的不同。這個不同究竟體現在哪裡?我想先聽聽藍述先生您怎麼看?

藍述:我覺得這個地方啊,為什麼要上大學啊?在國內一般人講是學文化、學知識,但是實際上這個文化和知識它是不大一樣的兩件事情。你如果把中國大陸和美國社會做一個比較的話,基本上你就會發現,美國人他頭腦裡面非常清楚,到學校裡學的是知識,文化是到教堂裡去,這個是很不一樣的一個東西。中國人就說文化知識啊,上學就是學文化學知識。其實它這個在美國這邊可是分得很清楚的。

那麼你反過來再看中國在四九年以後的情況是,那個道觀啊、寺廟啊、教堂啊,要不就砸爛了,要麼就跟黨中央保持一致了,你不保持一致,你也存在不下去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的文化被摧殘得很厲害。在這種情況之下,在一個沒有文化氛圍的這麼一個情況下,這個基礎之下,它帶來的整個體制問題反映在教育層面,基本上受教育就變成了比分數。受教育它的很多目的,從孩子開始,它就變成了一個比分數、奪得考試中的高分為唯一的表現的這麼一個形式。這個在很多情況下是讓很多中國人,特別是我們當年經過了高考制度以後,幾十年以後回去再看,對這個制度深惡痛絕很主要的一個原因。

主持人:謝田教授,我知道您在中國也是在北大畢業,然後在海外求學,現在您又擔任大學裡的教授,其實您也看到了很多來自於中國大陸的學生,可以說兩個教育體制您都有一個親身的經歷,甚至是實踐,您能否講一下您的體會?

謝田:我覺得中國的教育,中共教育和歐美或正常國家的教育最大的差別,就像剛才藍述先生也提到,在其它正常的國家、正常的大學裡邊,教授教書是為了給學生一種知識、人類的知識,也有部份的文化的傳承。

而我們從中國本身上看,它可能有西方大學的體制或者形式,但中國教育的本身實際上就是洗腦。因為我們看中共從幼兒園開始,到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它實際上貫穿一切的,一切都是用共產主義的思考、理念來洗腦所有的學生,中國有3億學生的話,個個都是被嚴重洗腦的,所以你即使學了一些所謂的知識、科技那些知識的話,它也是為了中共的目的服務的,我想這是最大的差別。很多人要逃到海外或離開中國來求學,他就是要擺脫這個情況。

實際上在中國我們也知道,人們經常發現問題就是中國的本科教育好像跟海外差別不大,不管學生的成績也好,和海外差異不大。但是一旦到碩士生教育、博士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時候,中美的差異就迅速拉大。原因就在於你這個洗腦可能保證讓這些學生來學到一些知識,但是洗腦不能讓你有獨立的思維和獨立的研究,所以後來就有差別了。

主持人:觀眾朋友,您正在收看的是《熱點互動》的熱線直播節目,今天我們探討的話題是「高考,你還會為之歡喜為之愁嗎?」很多中國大陸的考生也剛剛結束,他們終於可以放下書本緩解一下,但是高考所帶來的、所引發的關於中國高等教育問題現在還沒有結束。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作為高考來講,您是否還為之歡喜為之愁?

剛才我們討論了在中國的教育制度下和西方教育制度下的不同。那麼謝田教授,您親身在兩個體制經歷過,關於最大的一個不同,剛才您講到了是關於體制對政治方面的一些傳授、洗腦,還有海外的一些更大的空間。

那我們也注意到一個例子,在中國幾年前,2009年北京高考狀元李泰伯,他各方面的成績在許多人看來都非常的優秀,而且社會活動也做得相當好,但是申請的11所名校全部被拒了,而且成績並不一定如他那麼好的人卻考上了哈佛和其它名校。這個背後究竟說明了一個什麼現象?您怎麼解讀這個現象?

謝田:我聽說全國一片譁然,也沒有什麼好譁然的。首先錄取的標準就不一樣,美國大學錄取,我們看一個學生的成績或決定錄不錄取,你要看他的高考成績是一個,每年ACT的成績是一個,但是我們還要看他的GPA,他在整個中學階段總體的成績怎麼樣?還有看他的自述,這個必須他自己寫出來的,他自己有什麼打算?有什麼志向?有什麼願望?從中可以看到很多,可以看出學校老師、其他人給他的評價,所以算是綜合看。

而中國看的話,它實際上是所謂的高考決定了極大的因素,這是一個。還有一個,你剛說李泰伯這個學生,我看他寫的一句話,他說:「I love everything I do」,我愛我做的每一件事。這什麼意思呢?他是一個學生會主席,還是中共黨員,就是說黨叫他做什麼他就會做什麼。在我們看來的話,這就是個不折不扣的黨的螺絲釘,黨叫他去打人,他就打人;黨叫他去鎮壓異己,他就會鎮壓。他實際上是專制機器上的一個螺絲釘。這不是正常社會要求的一個獨立的人,一個追求知識、追求正義的人,有道德良心的人。

他還說了一句:「I like do everything I love」,就是說我做我愛的每一件事。那麼人們喜歡做什麼,完全憑你自己喜愛去做的話,你喜歡不幹活、睡覺、享受、吃喝玩樂,那實際上就是在放縱自己,他可能覺得享受很好,實際上是恰恰露出來這種專制教育下畸形的思維。所以如果沒有被錄取的話,也沒什麼好激動的。

主持人:剛剛您說他的這兩句話(可以說是一句話),他專門寫到他自己的申請書中,但那並不符合美國人的思維,可以說是大相逕庭。如果您給他做一些修正的話,要符合美國人思維的話應該是怎麼樣?

謝田:他說的第一個:「I love everything I do」,也許可以說:「I love everyone I come across」,我會熱愛每一個我遇到的人,不管他的年齡、信仰、種族、膚色,這樣就比較好、比較正。他說:「I like do everything I love」的話,也許可以說:「I do everything the best I could」,就是說他會盡心盡力去做,但是也會按照自己的道德標準來決定這些善惡或該不該做,這樣的話就是我們樂意看到的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獨立個性的人,這才是社會所需要的。

主持人:針對同樣一個問題、同樣一個例子去引發背後現象的本身和揭示出來的道裡,我想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我想請教一下藍述先生,您怎麼看?因為作為高考狀元,在中國的應試體制下,肯定是可以考上大學的,但是美國的眾多大學卻拒絕了他。究竟在美國的大學裡,或美國的教育制度下,它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很多在美國非常成功的人士,他們其實大學沒有讀完,都輟學了。究竟它培養的是什麼樣的人才?而哪些人士又能成功?您怎麼看?

藍述:我覺得這裡面有很重要的東西就是思考,獨立的思考。剛才謝田教授也分析了中國那位考生的情況,我覺得他給人們的感覺就是他有不太獨立思考的這麼一個情況。

我這裡舉一個例子,我女兒她在中學的時候,我記得是上8年級的時候,大概就是相當於中國的初二,他們學了歷史以後,他們老師讓每個人選一個人物去寫他的傳記,然後你對這個人的看法。人物還不是你隨便選的,是抽籤的,我女兒當時抽籤就抽到達爾文。抽到達爾文以後,她就到圖書館去找書。找完書了以後……如果你按照中國人的思維的話,你說寫達爾文的話,一定寫他的成就啊等等。

但是我後來看我女兒寫的達爾文就很有意思,她把達爾文的生平著作基本上講述了一遍以後,她主要是採取一個批判的觀點,她說我不認為人是從猴子變的,我不認為我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她說這是達爾文認為他的祖先有尾巴,那是他的祖先,我不喜歡他。我不認為我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她說我認為人是神造的。

你想你要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你寫這種文章,那你很可能是高考作文零分了。當時我看了以後也覺得很好笑,也沒說什麼就讓她交上去了,也沒改。但是老師最後給她一個滿分,最後她拿下來的作文是滿分。你可以看到老師怎麼鼓勵孩子去獨立思考,去挑戰一些不管你的權威也好,不管你是很有名望的人做的結論也好,你都可以去挑戰他,但是你要說出你自己真正的思想是什麼。這是受到鼓勵的。

主持人:確實,剛才藍述先生講的關於高考零分作文,目前在網路上討論也非常廣泛,除了荷槍實彈站在外邊站崗保護高考成為一個話題之外,而且還有外邊陪考,陪著一起考的……,還有四川流傳的零分作文。但是在中國是零分作文,在海外卻成為一個滿分作文,我不知道謝田教授對此怎麼看?

謝田:我請藍述告訴她女兒,我也認為他的女兒應該得到滿分。去年說北京有一個題目叫做「維穩」,一看這題目我就知道它是個黨文化下的、僵化的、鉗制人的思維的一個題目。我甚至可以做一下猜測,這個作文的評分標準一定有這麼幾條:什麼是維穩?中共為什麼要維穩?為什麼維穩是必要的?你作為一個中國人怎麼自覺的維護維穩?怎麼協助維穩?維穩對我們有什麼好處?你如果不按它的標準答案去做的話,你很可能得了零分。

當然維護社會穩定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得,美國也需要所謂的維穩。但是美國人如果出這樣一個標題的話,他不會這樣講,他不會這樣問你,他很可能問你說如果奧巴馬政府現在出台一個維穩的政策你怎麼看待?你可以贊同,你可以批評,你可以反對,你可以從兩方面去考慮。

這就是中美之間非常大的一個差別,中共把高考的題目都變成一種洗腦和馴化、馴服人們的工具,而實際上正常社會他會把這個東西作為一個表達人們的自由思想,引起學生像藍先生女兒一樣去做獨立的思考、獨立的研究來作獨立的結論,這非常不同。所以這些中國的學生如果能夠跳出中國的高考,跳出中國的教育怪圈,來西方來留學,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現在整個出國潮出國的不只是富人,其實一般的工薪階層的家庭也有很多子女都選擇了出國留學,確實有這樣的趨勢和現象。目前有10%放棄高考,但是還有90%參加高考,這些人剛剛結束煎熬的時候,面對他們在中國的就業狀況又是怎麼樣?如果通過這個,經過了這獨木橋之後,下一步又會面臨什麼?我不知道兩位有什麼樣的觀察?

謝田:據說現在中國高考錄取率在74%,這比20幾年前我們高考的時候高出很多很多,70%就是14個人中3個人就可以上大學,這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它盲目擴招導致高等教育質量下降,從而導致這些學生找不到工作,產生這樣惡劣的後果。

美國的學校大概只有65%左右申請的學生能夠入學,但是美國學生的來源不光是美國的學生,包括來自中國、世界各地的。中國盲目擴張、盲目招生、高校盲目擴大,我們現在沒有今年的數據,我記得去年700萬高校畢業生裡面,還要跟前年600萬、700萬中沒找到工作的一半人競爭。所以盲目擴招的結果,不但老百姓教育負擔過重,而且學生自己找不到工作,所以這實際是對社會資源全面的浪費。

主持人:我們看到據《蘋果日報》報導,考生連年人數下降,剛才兩位也論述了確實顯示中共大學教育的吸引力一年不如一年,又面臨很多就業的相關嚴峻的問題,還有包括學費高的一些嚴重問題。但是我們看到許多考生仍舊還無法迴避這個問題,無論是面對高考,還是選擇出國留學,或者是有些人選擇直接就業,確實很多孩子直接面對這樣一個問題。

作為我們這個節目的最後,我想聽聽兩位過來人,經歷過在中國體制下的學業學習的過程,又經歷過海外的留學求學,甚至工作這樣一個過程,如果對他們有些忠實的建議,讓他們有一條比較正確的路可以去思考前方要走的路的話,究竟會怎麼樣,我想先請藍述先生。

藍述:我覺得中國教育制度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提出那些口號,所謂「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從很小的時候就要他們去受填鴨式的教育,使勁硬背、加班加點,實際上是很不人道的;反過來看西方國家,很多孩子上小學的時候都是去玩的,特別像德國,德國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最多的國家,它實際上是有明文規定的,小學學生他不讓你加班加點的。

主持人:好,時間非常有限。

謝田:對中國的學生,我會說:第一你現在沒有其他途徑的時候,還是盡量準備好高考;即使考不上的話,你在準備高考、高中期間,你如果學到翻牆的知識,你應該翻牆去看看海外的世界,自由的世界是怎麼學習的。海外世界很多學校是網上的大學,在中國一般中國學生數學都很好,你如果數學、英語很好的話,你可以申請獎學金到海外留學,從這幾個途徑改善你自己的前途。

主持人:好的,今天我們探討關於高考相關的問題,究竟高考在您心目中是否還讓你歡喜、讓你憂呢?我相信您也會得到自己的答案。非常感謝今天兩位的點評分析和視角,也感謝觀眾朋友的收看,我們下次節目再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