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議會紀念波羅的海民衆和平追求民主

【新唐人2013年06月29日訊】25年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民衆為了擺脫蘇聯的統治,追求自由民主,手挽手組成了600公里的人鏈,史稱「波羅的海之路」,又叫「歌唱革命」。25年後的今天,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舉行圖片展,紀念25年前的這一著名的和平革命運動。

1989年,由200萬來自波羅的海三國的人們手挽手,組成了一條穿越三國國境的人鏈,被稱爲「波羅的海之路」。他們希望全世界能夠關心他們的歷史遭遇,即在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這三國被蘇聯佔領。

立陶宛總統Dalia Grybauskaite:「25年前,波羅的海國家在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下,迅速聚集了200萬民眾,手挽手,帶著開放思想和熱情的心,他們說:『我們要自由!我們要獨立!』而且我們用和平的方式做到了。」

這條人鏈,也成爲了波羅的海三國脫離蘇共、各自獨立的重要推手。

歐洲議會主席Martin Schulze:「這是給所有集權政府的訊息,任何集權都逃不了滅亡的命運,因為或遲或早,人們都會站起來反抗,因為自由比集權更強大,這就是『波羅的海之路』傳遞的訊息。」

波羅的海之路是由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民間前線組織以及立陶宛的改革運動聯合組織的,當時在國際媒體引起轟動。

前拉脫維亞的民間前線組織主席Janis Skapars:「波羅的海之路之後,全世界,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國家,主流報紙和電視都發表了這次活動的照片和畫面。」

事後,蘇共和納粹德國在二戰前秘密簽定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波羅的海之路發生後的一年之內,這三國相繼宣告獨立。當年的見證者、參與人,希望至今仍在受共產主義壓迫的人們也能勇敢要求自己的民主和自由。

歐洲議會愛沙尼亞議員Tunne Kelam:「對我來說,最開始的起點就是為自己的尊嚴、人的氣節而戰。當時還只是嚐試,我們都不知道之後會發生甚麼,這是個冒險,當然了,假如不敢冒險,就甚麼也做不到。」

新唐人記者李孜、盧柯比利時布魯塞爾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