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昌海:從李敖的彌天大謊看蔣介石的偉大和光榮

【新唐人2011年9月5日訊】不久前,台灣最著名的文化娼妓李敖和台灣著名的文化娼妓陳文茜一唱一和,在鳳凰電視胡說八道。李敖在節目中說:現在有股妖風,海峽兩岸有一些人頭腦不清楚,替蔣介石几乎做了一個翻案的工作;包括龍應台,都美化蔣介石。

李敖出於台獨理念和共產思維的慣性,數十年來污衊、詆毀蔣介石。以前在台灣還有些許市場,但隨著台灣民主化進程,他就沒有販賣假貨的市場了,只好跑到大陸販賣,因為大陸假冒偽劣橫行,正好沆瀣一氣。然而大陸民眾也在不斷覺醒,台灣的文化娼妓再怎麼搔首弄姿,也越來越迷惑不了人了。蔣介石的形象越來越深入大陸民心,就是最好的證明。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李敖曾污衊蔣介石消極抗日,且對淞滬會戰指揮不利。有大陸學者立即指出:淞滬會戰前日本已經佔領東北、華北大部分,如果日軍從華北平原一路席捲過來,日軍將依託東北基地利用華北地區良好的路況進行補給支持,日軍將佔盡機動,火力,補給,航空的優勢。顯然中國如果選擇華北平原任何一處,集結兵力作為預設戰場與日軍主力交鋒,都是自殺行為。所以中國必須開闢第二戰場,分散日軍在華北的兵力,並且使日軍在華北方向的兵力,無法與第二戰場形成合力;而第二戰場上,中國一定要擁有不能大大低於日軍的補給能力,機動能力,要能形成局部兵力數量上的優勢。第二戰場一經開闢,中國就應該能掌握整個戰局的戰略主動權,不能讓日軍有重新部署翻盤的可能。而蔣介石選擇上海作為第二戰場有以下幾個優勢:1,上海離南京近,長江中下游地區是蔣介石的自己勢力範圍,便於蔣介石的嫡系自己指揮——防止地方軍閥形成只保自己的現象,並且戰線較近便於補給;2,上海有太多的列強利益,蔣介石希望打上一陣后西方列強會出面干涉,或者把英美列強拖進戰爭來;3,在上海死死地拖住日本,為中國政府積極備戰爭取時間,為工業內遷爭取時間。所以,從戰略上來講,蔣介石的淞滬會戰是有意義的,而且也達到了一定的目標——淞滬會戰更多的是政治戰爭,打破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使得中國老百姓有信心抗戰。

當然,中國也付出了很大代價:1,蔣介石過高估計了英美的力量,實際上淞滬抗日,西方列強就在那裡旁觀,甚至日本人轟炸了英美的部分區域,英美也沒有干涉。2,蔣介石沒有充分考慮日本上海間諜的力量,好多中國的防空炮以及對日軍艦的遠程岸基大炮都是讓日本間諜報告日本空軍摧毀的;防諜一直是蔣介石的弱項,他後來敗退大陸,很大程度上是敗在共諜手裡。3,蔣介石沒有充分考慮到日本人從杭州灣迂迴登陸包抄中國軍隊後路的可能性。4,撤退後中國軍隊沒有組織好,導致了撤退很多情況下成為潰敗。但總的來說,淞滬會戰是有的有失,得大於失。而且,淞滬會戰本身就說明蔣介石是積極抗戰的。反過來,毛澤東卻在整個抗戰中「在北方積蓄力量日後與蔣介石爭奪天下」,幾乎沒有打過一場大的對日戰役,充其量是將農村的日本軍隊擠到城裡去,發展自己的「根據地」。

孫元良為黃埔一期生,抗日名將。1937年在抗日戰爭「8.13」淞滬會戰中,孫元良率部堅守上海閘北陣地長達一個半月,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迷夢。在淞滬會戰告一段落後,孫元良又下令八十八師五二四團第一營的官兵,固守「四行倉庫」陣地,掩護部隊後撤,親手將「死守上海最後陣地」的命令交給謝晉元團長,是歷史上有名的「八百壯士」。

參加淞滬戰役時,孫率部在上海廟行鎮擊退日軍,此役被當時國際間評為「國軍第一次擊敗日軍的戰役」,獲寶鼎勳章,擢升為國民革命軍第88師師長。2007 年5月25日,孫元良因病在台灣逝世,享年103歲。此前,他對媒體談過自己的親歷,並稱譽「蔣公是千年難遇的民族英雄」。

孫元良暢談民國21年淞滬血戰史實時,恰逢李敖在鳳凰電視上說,他囊無孔方時,每天為朋友代改小學生作文一百本,改得自己文章愈來愈臭。孫元良即以抗戰健在唯一軍長的身份,諄諄教誨了他一番。

李敖詆毀蔣介石的要害之一,就是對蔣介石的評價問題以及所謂「不抵抗主義」。孫元良說,蔣介石是我民族史上千年難得一遇之曠世豪傑、民族英雄——五千年來,率全民,御強寇,生死無悔,百折不撓,終將頑敵驅除,國土重光,我民族史中,尚無第二人!最高國防會議推舉蔣介石委員長為陸海空軍大元帥、以軍委會為抗戰最高統帥部;羅斯福總統提議組織中國戰區,邀請蔣介石出任盟軍中國戰區統帥以及勝利后何應欽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主持日本投降簽字典禮,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連美國共產黨記者白修德,都坦承「蔣介石動員五百萬兵力同強敵不斷地作八年苦戰,為中國歷史向來之所無」!

造謠說「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在大陸官修的史書中鋪天蓋地。其實,9.18事變發生時,蔣介石正在南昌指揮剿共,聞訊即於9月20日回京,次日召集黨政軍首長會議,決定「一面訴諸國聯以求和平解決,一面準備自衛以謀抵抗……到忍無可忍時必須領導全體國民寧為玉碎」,可見蔣介石主張「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命令東北軍不抵抗的是張學良;日軍緊迫錦州時,蔣介石令張學良部積極抵抗,張卻不戰而逃。而中共中央卻於9.18后兩日即9月20日下達決議,號召「發展群眾的反帝國主義運動,消滅國民黨統治,武裝保衛蘇聯」,不是將9.18看作日寇侵華,而看作「反蘇戰爭的序幕」。

在《張學良口述自傳》中,張學良多次重申:「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下令不抵抗,就是不要跟他們衝突!」長期以來外界都傳說張學良的不抵抗日軍,是奉了蔣介石的「銑電」,而最先提出所謂「銑電」的,就是那個慣於撒謊吹牛的作家李敖,原載於其編著之《張學良研究續集》,這一論調延續于李敖其它有關《蔣介石研究》系列叢書以及他與汪榮祖合著的《蔣介石評傳》。李敖稱「銑電」發於1931年8月16日;然據當代中國大陸史學界「四大天王」之一的楊天石教授等斷言,無人見過此「銑電」,而李敖也始終未明示該「銑電」典出何處;張學良則斬釘截鐵地表示「沒這回事,瞎說!」。

《張學良口述自傳》出版后,洛陽紙貴,於是極左人士又竭力渲染塘沽協定、秦土協定、何梅協定「喪權辱國」。孫元良說,這3個協定是暫時性的停戰協定,是處置緊急事件的方法,與外交無關。冀察政務委員會直屬於國民政府管轄,從該會成立至7.7抗戰爆發,北平完全受命于南京國民政府。倘這3個協定導致「半壁江山淪入日寇手中」,那還會有以後的「張北事件」、「香河事件」、「丰台事件」以及蘆溝橋事變的發生?歷史學家黃仁宇教授直指:「自9.18至7.7,這5 年零9個多月的時間,是蔣介石一生對祖國最有貢獻的一段時間——聘用德國顧問,將陸軍典範令修訂公布,任用俞大維使步兵兵器標準化;設立軍用化學工廠,使最基本之軍械彈藥自足;空軍擴充至飛機6百架;又積極督導修建各省公路,完成粵漢與浙贛兩線。共軍西竄后,中央軍因進剿而將力量推移至雲南、四川、貴州三省,使之成為抗戰後期之大後方;又改革幣制、推行法幣、白銀國有、實施兵役法,才為全民抗戰打下堅實基礎。」當時國家政令不能統一,在中央有寧粵分裂,胡漢民在廣東另立國民政府;在地方,大小60多個軍閥割據自雄,中共又在贛湘鄂皖等省建立「中華蘇維埃政府」,用盡方法製造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在鄉間任意沒收鄉紳地主的財物,形同盜匪,且將有產者捆綁,遊街示眾,濫用私刑,殺人無數,甚至連中共高層李立三的父親亦慘遭殺害。凡此種種,當前線官兵聞悉鄉間的父老兄弟慘被清算鬥爭、姐妹遭受凌辱、家中屋宇被燒財物沒收,又怎能安心投入抗戰?!所以,蔣介石提出「先安內后攘外」國策,是正確的。而極左人士竭力渲染的塘沽協定、秦土協定、何梅協定的簽訂,只是個苦肉緩兵計而已。

華南師大歷史系左雙文教授也指出,1928年後南京國民政府一味忍讓,是為了爭取國際同情,「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之下,以當時中國的實力,面對日本那樣兇狠狡詐的強盜,不可能有什麼天才豪傑,不可能有什麼錦囊妙計,能夠在短時間內使中國立刻擺脫屈辱揚眉吐氣。它只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劫難逃的中華民族,只有經過煉獄般的磨鍊,才有可能重獲生機」;「如果是為了整合內部力量,調整對外關係,加緊國防建設,有一些暫時的妥協,作出一些局部的犧牲,盡量避免正面的、直接的交鋒,特別是避免大規模軍事衝突,不給無事還要生事的日本強盜以擴大侵略的口實,也是無可厚非的」;「當國者也不可能一碰就炸、動不動就破釜沉舟,在準備很不充份的情況下輕易決策,舉一國之生命財產投入于戰爭之中」,「如果是這樣,反而是不可想象的。」

孫元良說,事實上9.18事變之初,蔣介石就計劃在淞滬抵禦日軍,9月22日他複電淞滬衛戍司令熊式輝:「如日軍越軌行動,我軍應以武裝自衛可也」。10 月6日,日艦大舉來滬,蔣介石電示上海市長張群「俟其進攻,即行抵抗」,故1.28事變發生時,十九路軍是奉蔣介石命令奮起應戰的。現在大陸的史籍把 1.28抗戰全部歸功於十九路軍,其實中央軍第五軍與軍校教導總隊防守江灣,承受的壓力遠較左翼十九路軍沉重,我率領的二五九旅單獨在婁塘鎮、朱家橋一帶狙擊日軍第十一師團,以久戰之兵抗新銳之敵,且日寇兵力數倍於我,我旅官兵傷亡三百多人,成功地掩護國軍安全撤退。然而蔣介石委員長訓令第五軍,要把一切戰功記在十九路軍的賬上,這種功成不居的作法是為了提高非嫡系部隊的士氣。誰知大陸變色后,陳銘樞、蔣光鼐等將淞滬抗戰功勞竊為十九路軍獨有,甚無自知之明。前者被毛澤東打成右派,後者文革時被紅衛兵批鬥致死,是為老天有眼。

孫元良說,淞滬戰況緊急時,蔣介石急電第一師胡宗南、第七師王均增援,惟長江被日海空軍封鎖,不能渡江。2月22日,蔣介石在江西剿共前線抽調第十師衛立煌、第八十三師蔣伏生部入浙增援;蔣鼎文之第九師因共軍跟蹤追擊,由贛沿閩邊入浙,且戰且走,及至開到前方已是3月7日。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史實。反觀中共,在淞滬抗戰時發布《上海事件鬥爭綱領》,號召國軍「士兵、巡捕、警察倒轉槍來向帝國主義與國民黨瞄準!……殺掉你們的長官加入紅軍」以「武裝擁護蘇聯」!

淞滬停戰是在英美法三國領事與國聯調停下達成的,當時以中國的國防力量而言,未具與日本繼續纏戰之實力,而日軍各師團則可以源源不絕登陸,何況政府在江西有腹心之患——「中華蘇維埃政權」。所以,停戰是必由之路。此役中國不曾戰敗,日本不曾戰勝,雙方互不賠償。這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同日本打了一次平手。此役中國官兵傷亡3萬4千160人,而日軍傷亡僅3千零91人,11比1,這也正說明了一個沒有準備的弱國,在遇到強敵時,究竟先跟敵人虛與委蛇好呢?還是立即宣戰的方式合理?!

中國大陸長期以來說是「八年抗戰」云云,但實際上,1933年三月,蔣介石就親自部署長城抗戰與濼東戰鬥,投入36個師的兵力,以血肉之軀同日寇之飛機坦克重炮作殊死戰,經月苦鬥,傷亡逾6萬5千人,倘若這些為國捐軀的官兵都不是抗戰,他們在黃泉之下都不會暝目的。
蔣介石領導中國人民抗日時,有哪些建樹?簡略述之:

一,主張「攘外必先安內」。

這是蔣介石最明智的地方,也屬於功績之一。這是他的覺醒,意指政府應解決內部問題,然後再集中精力對付日本。他的名言是:「和平未到完全絕望時期,絕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而蘇俄共產恐怖暴亂的引入,延續了日本鬼子在中國破壞人權和犯罪的時間與空間。如果不能是蘇俄共產的恐怖暴亂,日本鬼子早就被蔣介石趕出了中國。共產恐怖暴亂,是日本鬼子的幫凶,至少客觀上使日本鬼子多霸佔了幾年的中國領土,多破壞了幾年中國人民的人權。

二,多管齊下,抗擊日寇。

蔣介石一方面抗擊蘇俄共產的恐怖暴亂,一邊還在華北和上海採取適當的軍事行動抵抗日本的侵略;同時修築全國公路網;積極購進外國武器;在北平、上海、南京等地修築牢固工事等等。

三,轉移抗日大本營。

由於後期日本侵佔面積過大,兵力趨於分散,不得不收縮兵力,蔣介石就構思如何「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思想」。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發生,全面抗戰爆發,蔣介石在江西廬山發表了著名的「最後關頭」演說:「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時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求我們最後的勝利」,「臨到最後關頭,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國家生存。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地無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至此表明了抗日軍的決心。同時,蔣介石國民政府開始將重要的設施、人力向西南遷移,使西南成為日後抗戰的大後方,重慶就成了中國人民抗日的中心:陪都。

四,藉助國際力量。

蔣介石還曾希借國聯的力量來收回東北主權,卻因為歐美等大國對日本的綏靖態度而失敗。

五,調兵遣將全力打擊日寇。

1937年8月,蔣介石派遣50萬精銳部隊赴上海防守。8月13日,大規模對日抗戰在淞滬戰場全面爆發。在缺乏運輸工具和先進武器的情況下,25萬名國軍官兵相繼陣亡,隨後11月11日國軍撤離上海。蔣介石通過保衛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守衛戰,向全世界表達了中國對抗日本侵略的決心,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的狂言。主要沿海城市被日寇霸佔佔領,經濟資源和財政收入不斷告急,蔣介石抵制住了政府內部求和派的壓力,投入百余萬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堅持抗戰,盡全力盡量阻止日軍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1938年4月,國軍在台兒庄大勝,史稱「台兒庄大捷」;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 26國在美國華盛頓簽訂反侵略共同宣言,蔣介石受推舉為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指揮中、泰、越等地區的同盟國軍隊作戰。1月4日,國軍在長沙大勝日軍,滅敵5萬7千人,史稱「長沙大捷」;1942年2月,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訪問印度,與甘地•尼赫魯會談戰時合作,戰後獨立事宜。隨後赴緬甸視察中國派出的遠征軍。1944年春天,日軍秘密與蘇俄妥協,自東北調動50萬兵力,發動「一號作戰」,趁國軍精銳部隊調往緬甸作戰之際,展開猛烈進攻。蔣介石提出「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全國知識青年從軍,二個月內已超過15萬人。12月初,日軍攻陷貴州獨山,數日後收復獨山,局勢穩定。……

孫元良稱譽「蔣公是千年難遇的民族英雄」,所言屬實,毫不過分。
就歷史而言,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外國或外族的全面入侵,其中有兩次被亡國:一次是宋,一次是明。唯一沒有亡國、並且全面戰勝了侵略的,便是中華民國。那麼,有經濟發展軍事技術上擁有優勢尚且既然敗於蠻夷小邦亡國滅身的岳飛、文天祥、史可法諸反抗侵略的人物,都能被歷史稱為民族英雄,那在槍不如人、炮不如人、內訌連連、四分五裂的情況下,領導了中華民族長期守土抗戰,並最終擊敗用坦克飛機戰艦武裝起來的工業強國日本,贏得了勝利的蔣介石,倒反而不能被稱為民族英雄嗎?!

就二次大戰而言,凡被德、日、意侵略的國家,在歐洲除掉蘇俄,在亞洲除掉中國,沒有不亡的(英國本土只遭轟炸,未遭登陸,故不在此列)。由是,未亡國家的領袖,如蘇俄的斯大林,其淪陷的土地既不比中國小,傷亡的人數亦不比中國少;被亡國家的領袖,如法國的戴高樂,都能身負民族英雄的榮耀;相反,非但沒有亡國,並且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竟有卓越貢獻的戰勝國——中國的領袖蔣介石,倒反而不能稱為民族英雄了?!

就二戰期間各國的國內情形而言,應該說,沒有一個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比中國的反法西斯戰爭更加難以領導。因為剛剛統一了中國的蔣介石,所面臨的不僅有外患,更有內憂;不僅有日本的侵略,而且有各式各樣,有軍閥殘餘的連續反叛。這些大大小小武裝割據勢力對如何擴大自己的私人武裝與地盤向來是處心積慮,但對如何發展經濟提升國力維護國家主權,對國家民族命運缺乏熱情,套古書來說就是「喜則連橫抗上,怒則競力相拼」,標準的WARLORD。當是之時,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中華民國政府和中國國民黨雖然面臨「數面作戰、國無同類」的困境,卻仍能團結國人,內平叛亂叛國,外抗強敵侵略,非但沒有亡國,並且正是在這一場反法西斯戰爭中,盪盡了百年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奇恥大辱——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收回了東北、台灣及澎湖列島的主權,以一積弱之國而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領袖國之一,爭得了舉世公認的榮耀。如是,作為中偉大衛國戰爭之最高統帥的蔣介石,如若他不是民族英雄,則誰可誇之?!

蔣介石是民族英雄,還不僅僅因為他是中國戰時的領袖和他擁有領導中國抗戰的功績,其中,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實際原因,就是他是那一場偉大衛國戰爭的實際指揮者和參加者。他不僅僅是修好、建設西南的國策,爭取抗戰勝利而期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接軌的外交政策,也是根據國際國內條件而決策的持久戰大戰略的制定者與積極推動者,他還甚至還在8.13抗戰數次冒著被日軍擊落的危險多次飛向上海火線督戰,其夫人宋美齡亦曾在勞軍途中被日軍飛機炸傷,這在二戰各國領袖中是絕無僅有的。

總之,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全面抗日,出動軍隊最多,正面抗擊日寇,消滅了日本鬼子主力,維護和捍衛了國家的主權和人民的人權,其豐功偉績與天地共存,和日月同輝。在中國大陸人民被邪惡說教蒙蔽的時候,人們或許還會被李敖之流所蠱惑,但當真相被公開、謊言被揭穿以後,除了既得利益集團及其豢養的走狗,誰還會再腦殘到相信李敖之流?!

蔣介石越來越深入大陸民心,有力地證明了民族英雄蔣介石的偉大和光榮。李敖之流堯犬吠日,只能說明畜生的蠢惡。但人們還是尊重他的話語權。台灣人說得好,台灣是保護人身言論自由的,就算他是畜生,我們也有各種動物保護法;明知這人滿口謊話,但只要他沒殺人放火,只用那張嘴,就不能動他。這,就是民主自由世界的胸懷。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