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雕塑童年-余燈銓 (上)

【新唐人2005年2月24日訊】【藝海漫遊】(67)雕塑童年-余燈銓(上):回到純真本性,才能做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在人類的歷史中,雕塑藝術的起源極早,據考古學家研究,在舊石器時代就發現有雕刻的遺跡;雕塑藝術在西方發展得非常成熟,早在十九世紀以前,雕塑藝術都是和建築物結合在一起的,所以現在,我們還可以從一些古老有名建築物中,一窺雕塑藝術之美。

雕塑家余燈銓怎麼會有如此的神來之筆,做出這樣打動人心的作品呢?他說只要回到純真的本性裡,就能詮釋出那些充滿美好的、真誠的、善良的作品來。本來就很像在講故事的一系列孩童雕像,最近擁有了自己的主題曲,不僅增加了有聲的情趣也豐富了作品的生命力。

滿臉調皮又十分自在的神情,舒暢愉悅的心情濃濃的綻放開來,這一張看起來似曾相識的感覺,是雕塑家余燈銓童年系列的作品 小時候有很多的想法,有時候很不符實際的,有時候他自己會發呆,會想很多事情,比如說雲為什麼會跑啊那我現在做的這個作品叫做小胖妞,她坐在石頭上發呆,她可能想很多的事情胖胖圓圓的小小人兒,仰著一臉的期盼在發著呆,她在想著什麼呢?很多的事情只有小孩子他們,他提出來比較純真的問題,我相信當你把很多的心思給放下來之後,回歸到小孩子他的本質上,有很多的問題,可能跟小孩子的問題是一樣的雕塑家說只要把心放下來,就能回歸到如孩童般的純真本性;能由繁複中放下的余燈銓,創作出小胖妞天真無邪、純真可愛的模樣,叫人不得不多看她一眼。

在創作的過程當中,我開始慢慢的回歸到童年的一個心態,甚至一種赤子的一種感覺於是一張一張的純真面貌的群聚一室,躍動的生命寫在他們的臉上,在述說著自個兒的心情故事希望說我的創作,是一個導引,把欣賞者導入到一個情境裡面來,有一些問題是讓觀賞者他自己去發掘,他自己去解答,我只是導引到他童年的一個印象,或是一個純真的一個本質。

1961年生的余燈銓在二十四歲時,因連續三年獲得台灣全省美展前三名,而成為最年輕的、知名的永久免審查資格的雕塑家,從此躍升為大師級的行列雕塑它是一個塑形,是一個三度空間的作品,那我們常講一句就是說相由心生,當你心中產生怎樣的一個形象的時候/你就能夠把你內在的一個思考,變成是一個外在的形象給表達出來回到純真本性的雕塑家,藉由手中精湛的雕塑技藝,將心中美好的形像一一的詮釋出來。

其實有時候我在路上在走,看到那個小孩子他很可愛,可愛得就會讓你覺得說,你進入他那種很純真的感覺裡面來,那我會把我的眼睛變成像照相機,一直把他拍、一直把他拍,把我的腦海裡面當成是底片這樣,一直把他的影像給裝進來;只要是美的、純真的、善良的這樣的本質的人性,我都儘量把它吸收變成我創作的主題來發表那些美的、純真、善良的童年素淨的表情,令人無法拒絕,所以觀賞者也都能沾染到流瀉在余燈銓心中的感動6我這件作品的名字叫做──牛轉乾坤,就是牛在轉這個乾坤,我們以往對牛的一個表現,其實沒有像這個有點像野牛,在飆的那種感覺。

生肖屬牛的余燈銓,用“牛轉乾坤”來表現他神來一筆的活潑創意,及旺盛的生命力。本來這個童年系列的作品,是要做我小孩子的童年,但是漸漸我覺得說應該做的是我的童年;在我的童年記憶裡面,孕育我的這個深層的文化裡面,我想它是在一個農業時代,那農業時代的一個生活步調,跟它的一個人文余燈銓的童年系列的作品中的表情和衣著,與現在的孩子比起來顯然有些不同,他們少了一分嬌嫩細緻,郤多了一分隨時蓄勢待發的樸拙狂野,原來是余燈銓用雕塑來書寫日記,揮灑他記憶中五十年代樸實的童年往事。

現任多個雕塑學會理事及美展評審的余燈銓,除了不斷創作作品之外,也熱衷參與各界的邀請展覽。

因緣際會的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國美館展覽的時候,那康原就在,這樣一個機緣認識的,用我的作品,他下去做童詩,後來再找一個叫皮匠的,來做書的音樂,那我們三個人結合起來,就有這本書的構想產生於是書中的小小人兒,唱著屬於自己的主題曲,輕快純樸的韻律中,活潑逗趣的歡唱著小時候的故事在童年的記憶裡面,因為我住在清水,它靠台中港,我用這樣的一個"望海"的題目,來表現我在我的童年的記憶裡面,經常記得說,跟我哥哥他們騎著腳踏車到海邊,坐得遠遠的可能坐在一個枯木,看著那個夕陽,但是這個也變成,我現在的一個很好的回味海口囡仔愛看海,一日看很多次,看到烏雲飛往西,看到日頭漸漸要落海,期待又期待,阿爸快點回來,抓到海魚下鍋來做菜余燈銓在自述中說:“懵懂的孩提時代烙印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在心底深處;記憶中一個個生動景象,那些溫馨踏實的感覺,自腦海中不斷躍出。

作品講解

這件作品是,我本來把它取做是花好月圓,這裡雕刻了一個花好,那這邊有一個月圓,其實我是要表達一個,荳蔻年華的一個少女,在一個花好月圓的晚上,那有鳥語花香,這樣的一個感覺那她可能想著未來才剛揮別童年,纖巧的鄰家荳蔻少女,在述說著青春年少淡淡的愁懷那其實在它的造型上面,它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等於是虛跟實的一個結構,從側面看,它整個重心應該是要往前在這裡,那我無形跟有形的,做一個這樣的結合。

余燈銓不但善於做有形和無形空間的結合,在童年時代他就將狹小的教室擴大到無邊的大自然中,於是徜徉在藍天白雲、小橋流水中的放學後的生活,成為他最豐碩的教材。

進入雕塑界的緣由,其實從小立志只要玩就好了,功課的壓力對我來講;因為比較不會讀書啦,自己對自己的興趣,其實也很不能夠掌握因為我不知道畫畫以後可以生活下去,或是做雕塑以後可以養活自己嗎?這個都不是在我的考慮裡面,以前從小家裡也沒有辦法培養我們做藝術或是做創作,都沒有這樣一個構想在民風純樸的年代裡,學騎那一台爸爸超大的腳踏車,就是孩子們的追風夢,跌倒後再爬起,爬起後再騎,摔得傷痕累累的也不在意,腳上褪不去的疤痕,就成為余燈銓日後常保不斷奮發的最大原動力。

到甲中(大甲高中)去考試的時候,也是臨時抱佛腳;那個炭筆跟饅頭,中午才知道這個炭筆是在畫畫的,那個饅頭是要當橡皮擦用的。

當時對於素描用具都不認識的余燈銓,竟然機緣巧合的一腳踩進美術科去,而成為今日知名的藝術家。

那個康原寫得說:"阿土!阿土!頭擴擴,心肝窟仔凹凹凹,阿土掠水雞抾田螺攏袂懶。"

藝術的表達它分為兩種,一種是技巧,一種是創意,技巧方面如果說,有名師在指點你的話,那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你會濃縮了你的學習的時間,那創意的部份,其實這是一種心靈的啟發,當你漸漸的把你的心靈的觸感給打開來之後,其實創意是源源不斷的開懷的表情、燦爛的笑容,余燈銓說:“以前的小孩子看起來都呆呆的,但呆不是笨,是心思單純,物質生活雖不富裕,感覺卻很豐富。”余燈銓用直接、自然,又深刻感情,雕塑著童年。

相關文章
評論